熱鬧之後再看台灣職棒的另一層次

友善列印版本

最近上演的一部史實電影《間諜橋》(Bridge of Spies)中,被美國拘捕的蘇聯老間諜稱呼擔任其辯護律師的唐納文(James B. Donovan,由Tom Hanks主演)是standing man,意即「打不倒的人」。事實如此,若非唐納文過人的毅力與勇氣,他不可能在冷戰時期營救出超過九千名的俘虜。相同的,若非台灣熱愛棒球的一群傻子宛如standing man般,不斷被不肖之徒的假球案擊倒、站起來,再擊倒、再站起來,再擊倒,又站起來,我們絕對看不到過去一週兄弟與桃猿共七場扣人心弦、足以媲美大聯盟季後賽的「台灣大賽」。

沒錯,正是那股不服輸的精神讓台灣職棒絕處逢生,也讓總冠軍賽打出過去從未見過的氣勢。曾任大聯盟執行長的前耶魯大學校長B. Giamatti曾將棒球本壘出發,經一、二、三壘又重返本壘的過程比喻為神話英雄冒險的歷程,類似的見解同時見於知名好萊塢故事顧問C. Vogler的名著《作家之路》(The Writer’s Journey)。我們之所以愛看英雄歷險,不僅因其過程緊張精彩、動人心魄,更因其終經淬煉而成長的經驗啟迪我們的智慧與心神。棒球也是如此,愈是困難重重、膠著懸疑的比賽,愈能昂揚球迷的情緒,為勝利歡呼,因失敗啜泣,最終悄然從其中獲得啟示,從而超越了有形的勝敗。這一點從陳金鋒身上可以獲得驗證,G5戰九局上,幾乎滿場兄弟象球迷口中吶喊歡呼的,竟是敵隊的陳金鋒,理由很簡單,因為他代表的正是一種歷險奮鬥的英雄形象。

固然,球迷熱情、球員打拼的standing man精神是延續職棒命脈的元神,但回歸現實,職業運動畢竟是一種商業行當、一種娛樂活動。無可諱言,今年台灣職棒能有豐收的票房,Lamigo球團用心經營球場的諸多創意居功厥偉。他們讓看球宛如參加一場嘉年華會,有音樂、舞蹈及煙火助興,大手筆贈送球迷紀念球衣、球帽,把場地整理得美侖美奐等,將觀賞比賽從計較輸贏提升到享受休閒的層次。如果中職其它三隊也希望全季票房可以破億,勢必要效法Lamigo經營球隊的方式,那麼台灣職棒真正的榮景可期。

不過,今年的猿、象大戰還是讓我們看到中職一些問題。首先是投手。比較起來,今年的中職明顯打優於投,各隊先發球員總計共有十五名打擊率在三成以上,數據十分駭人;但投手的表現卻相對疲弱,先發投手只有四位防禦率在標準值(4.5)以內,且全數是洋投;中繼投手則僅三位ERA在3.0以下。而被前洋基大投手M. Mussina視為最具投手指標的WHIP值(每局被上壘率),竟無一人低於1.0,最佳成績只有差強人意的1.23(也是洋投)。特別值得留意的是本土投手,無論先發、中繼或後援,一上場多的是提油救火,令人看得心驚膽顫。這顯然是各球團必須正視的問題,為何「土投」多半不太管用?即使有不錯的球質,諸如桃猿的陳禹勳、黃偉晟;義大的羅嘉仁;兄弟謝榮豪等,卻為何始終無法宰制打者?眼見職棒回春,各界呼籲儘速成立第五隊,但看看這樣的土投狀況,不免令人擔心增隊後的水準將有待檢驗。

其次是捕手阻殺率,只要稍具速度的打者上壘,盜壘成功率在八成以上。現代棒球非常強調速度,比較起來,台灣球員的跑壘速度遠低於日、韓,但捕手阻殺率卻也相對低迷,這一方面降低了球賽的精彩度,一方面也讓人不免憂心它將成為台灣未來在國際賽事中的罩門。最後是失誤的問題。總冠軍戰猿、象兩隊共發生十八次失誤,令人咋舌。這可能表示我們的棒球場地平整度不夠(這絕對是事實),或是球員有傷在身、硬撐著上場比賽,又或者暴露出守備訓練不足,而無論如何,這些都是球迷所不樂見的原因。

正所謂「看熱鬧更須看門道」,我們樂見台灣職棒如同英雄歷險般屢敗屢戰,終於昂揚重生;更期待它像美國大詩人W. Whitman所宣稱「棒球撫慰美國內戰創傷」般彌合台灣因政治惡鬥所撕裂的族群情感。但也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更期待職棒水準的進一步提升,不論是在球場經營或球員養成上。只要榮景持續成長,好的本土球員會留下,優的外籍選手願意來,台灣職棒將會愈來愈精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