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台灣的慢船】尋找台灣Bernie Sanders──一個74歲白髮候選人告訴我們的事

友善列印版本

在台灣的我們忙著吵國民黨是不是會、又該不該換柱時,上週美國民主黨舉辦了第一次總統初選電視辯論。其實美國人在辯論結束後也忙著吵架,吵的是究竟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還是以獨立候選人參與民主黨初選的山德斯(Bernie Sanders)獲勝。

很有趣的是,網民一面倒認為山德斯贏了辯論,但媒體、評論界則一致認為希拉蕊表現較佳。事實是,兩人可能都是贏家,希拉蕊藉此站穩了過去半年來有點踉蹌的腳步,山德斯則以絕佳風度和幾句名言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據報導在辯論結束後24小時就湧入130萬美元以上的捐款。

到目前為止,希拉蕊仍維持較高的看好度,山德斯則有點「叫好不叫座」,許多分析認為他的全國性吸票力還不夠,尤其在黑人和亞裔族群上。然而,山德斯從一開始被某些人認為是「出來亂的」「選爽的」,到現在對財力勢大的希拉蕊造成威脅,必有其特殊之處,也值得台灣的從政人士觀察。

不攻對手弱點的決定

先從電視辯論看起。眾人都知道,雖然有五人參與辯論,但真正主角只有希拉蕊和山德斯,而希拉蕊會被質疑的,絕對是國務卿任內使用私人電子郵件帳號處理機密性公務的醜聞。出乎意料,山德斯竟跳出來以一句「美國人已經厭倦再聽到妳的電子郵件了!」(The American people are sick and tired of hearing about your damn emails!)為希拉蕊解套,要求辯論會應該討論民主和實際議題。可以預料的,CNN帥哥記者主持人庫柏(Anderson Cooper)和其他候選人因此都未再強攻電子郵件議題。

事後選戰策略顧問分析,純以選戰來看,山德斯未抓住領先者弱點猛攻的抉擇,是令人費解的,甚至可說是一項致命的錯誤。然而他這幾句話,充分顯示了自己的格調,以及不同於其他政治人物的特色,因此廣獲選民和評論家好評。一來一往,倒不見得扣分。

回首台灣總統大選,是否大多數人都沈迷於所謂的「政治攻防」,只曉得進攻、防禦,只想著加分扣分,而忘記了參選的目的和政治的實質內容?光看朱立倫在臨時全代會獲得提名之後的發言,連自己為什麼要參選、有什麼對國家的遠景和計畫都還說不清楚,就忙著向對手嗆聲叫陣(或許這是一項轉移換柱的焦點和不正義的戰術),就知道此人水準和格局了。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評論家大致上認為,山德斯從政生涯的紀錄趨近完美。所謂完美,是指他對於各項議題的立場,數十年以來幾乎沒有改變,證明他不是個看政治風向決定屁股位置的牆頭草。

山德斯於1941年生於紐約市,今年已經74歲。他在60年代就讀芝加哥大學時,就執著於人權運動。他的政治生涯,從佛蒙特州柏林頓(Burlington, Vermont)的八年市長任期(1981-1989)開始,1990-2006年擔任佛州眾議員,在1990年成為美國眾議院40年以來第一個獨立參議員,2006年再攻參議院,擔任參議員至今,每一屆都高票當選。

山德斯青年時代醉心社會主義,此後一直以「民主社會主義者」(democratic socialist)自居,在貧富不均、全民健保、育嬰假、打擊氣候變遷、LGBT人權、獄政改革、種族岐視等議題上,都是不折不扣的自由派。他高舉反戰旗幟,也特別瞄準華爾街和大企業,砲轟美國政府保護財團、忽視窮人和平民的作風。

他早在2008年金融風暴之前,就狠狠把當時被譽為神的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修理到說不出話來,在2010年則為了阻擋歐巴馬政府和國會準備延展小布希時代的富人減稅法案,在參院足足演講了八個半小時。事後證明,山德斯當時的堅持都是正確的。

當然,就像原本支持跨太平洋伙伴關係(TPP),後來卻改為反對的希拉蕊所說,時代在變,政治信念隨之調整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像山德斯這樣子的堅持,不但要有看清世局的智慧,還要有過人的勇氣和不妥協的決心。

山德斯在美國政壇已算異數,放到台灣來看恐怕更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是,他是基於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的擇善固執,而不像馬英九、洪秀柱之流的「擇惡固執」,善惡分寸之拿捏,是政治人物的終極試煉,也是高深的學問。

山德斯給台灣參政者的啟示

山德斯自今年初宣佈參選以來,就堅持小額募款,而不採取其他候選人慣用的Super PAC(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係指獨立於候選人陣營的募款和助選組織,依規定必須獨立運作,雖然可和候選人陣營商討選戰策略,但金流不得流入候選人陣營),一步一腳印,至今還是募到了2600萬美元以上。

這和山德斯擺明了主打挑戰大財團、華爾街的競選主軸有關,他本人也從不諱言,打擊不符合社會正義的獲利,就是他的主張。他甚至表示,如果全民要共享有薪的育嬰假和病假,那麼全民有可能都要加稅。

事實上,這也是他和不那麼排斥財團的希拉蕊政見最大分野,更可能是他近半年來造勢場合屢屢吸引上萬支持者吶喊加油的主因,全球化下的貧富差距顯然是地球村共同感受的痛苦,而山德斯毫不忌諱的點名誰該被開刀。

民進黨蔡英文也和山德斯有相同的作法(小額募款),至於政策主張,也是強調社會公平正義的基調,但是最終是否會像山德斯那麼大張旗鼓的將劍直指富人和財團,甚至主張加稅,則不得而知。整體來看,強調公平正義會和社會目前的建制、得利者直接衝突,加稅則被視為激進且絕對不受歡迎的政見,雖然道德和理論上都站得住腳,但實務上不但不會吸票,反而會跑票。很諷刺的,這既是山德斯大受中產階級和貧苦階級歡迎,卻也被形容為唐吉軻德的原因,民進黨在這方面勢必要有一番巨大的掙扎。

山德斯不是毫無缺點,他自喻為民主社會主義者,就經常被簡稱為社會主義者,基於冷戰迄今一般人對社會主義的刻板印象,這個標籤也嚇跑了一堆潛在選民,搞得山德斯直說要找時間好好向選民說明一下。

其實山德斯嚴格說來並不是社會主義者,因為他並不全盤反對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只是主張美國應該更朝向北歐式福利國家的方向邁進,許多人都認為他應該自稱為「社會民主主義者」比較正確。有篇評論分析得好,他說山德斯長於論述,卻可能疏於溝通,導致不少選民縱然覺得他說的好像有道理,卻無法真正了解他到底在說些什麼。

在本次大選中積極投入的小型政黨和新興政黨,或許也可以從這裡學到一課。再怎麼佔有正義的道德高地和強大的論述,政治和選舉這回事還是要回歸到「與選民溝通」,讓一般人聽得懂、能認同這檔事情上,而且別忘了,山德斯今日的支持率,是累積了數十年經驗和時光而來,要登上政治大舞台的路途,可能是非常漫長和孤獨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