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想想】農村拼觀光──集集的「衝小鎮」滑出什麼意義?

友善列印版本

來自英國的城市滑水道,上個星期來到集集,讓民眾以18公里的滑速,滑過著名的綠色隧道。這樣新鮮的體驗,吸引了2000名外地遊客來到山城「滑水」,對於我們山城裡的居民來說,這件舶來品更是一件稀奇寶貝。

「衝小鎮」,瞬間成為內地焦點。

滑水、辣妹、比基尼,不是「海灘三寶」嗎?任何人一聽到「滑水道」,恐怕都有類似的想法。所以,這個活動消息露出時,電視新聞馬上搭配了墾丁辣妹滑水的影片,主辦單位一看差點昏倒,趕緊對外澄清。原來,同樣是滑水,從海灘搬到中央山脈裡,意義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沒有辣妹,也沒有比基尼,無論是外地遊客還是集集的阿公阿嬤,穿著短褲,慢慢的滑過樹下。這個活動既不火辣也不刺激,「衝小鎮」提供的是一個不同的視角(趴著而不是站著),不同的方式(不是散步也不是開車或騎自行車),不同的速度,「閱讀」集集小鎮。

換言之,滑水只是媒介,「閱讀」才是重點。這個活動真正的期待是,透過一個「新梗」,讓讀者們想要打開「小鎮」這本書。

對於慣常用夜市、燈會、博覽會等等「廟會」式大拜拜活動來招攬客人的台灣人來說,「把自己變成一本值得讀的書」,真的是全新概念。

讓我們來看看這中間的差別是什麼。

夜市和廟會都是台灣的重要成分,也是了解台灣人生活方式的好方法。但是,現在卻成為地方政府發展觀光的唯一方法了:用「廟會」式的活動聚集人群,然後把人潮聚集之處變成「夜市」。

台灣的觀光現在都夜市、廟會化了。去宜蘭逛夜市,去台南逛夜市,到南投也逛夜市。燈會有攤位,博覽會也有攤位。美其名為XX市集,事實上也是夜市的內容。每一家夜市賣的食物其實都差不多,提供的商品體驗也是大同小異,去一個地方等於去許多地方。

我們的觀光永遠是一個活動快速聚集人潮,大家吃吃喝喝熱鬧一場,時間到了就原地解散,留下雞排珍奶地瓜球大腸包小腸等等回憶,在不同的地點上演一樣的野台戲。

結果是,觀光促進地方經濟,具體成效在促進攤販產業,許多攤販如同趕市集一般四處趕場,把觀光景點當作夜市在擺。我們放棄了打造自己成為一個品牌,或者說,非常地自暴自棄—我們不是以「LV名牌」為目標,而是以「夜市貨」的檔次來檢視自己的「觀光效益」:比較來客量,而非客單價,甚至旅客素質。

於是,觀光變得廉價了,失去競爭力了。原因是,我們從來不曾想要,讓自己成為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觀光客會不遠千里來「閱讀」的,不外乎是「人情」和「物情」。在這裡長久生活了數個世代的人群的感情,土地生長出來的物產之情,以及人與人、人與土之間浸潤了百年所產生的文化。

去耙梳這些人情、物情,重新陳述它們,尋找適當的方式展現它們——用影像、文字、藝術作品,甚至表演活動。然後,不斷地在這個基礎上產生新的作品。

觀光應該是從這些工作開始,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想要「賣文創商品」、「賣特色名產」,那些商品交易,都是在別人已經認同了景點內涵之後才會產生。觀光客應該花錢來買的,不是「節省中盤運費自己到產地來搬一箱水果」,而是「一個來到貴寶地的美好經驗」;在美好的經驗裡,觀光區的商品才有價值。

最著名也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日本新瀉縣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由日本籍的策展大師北川富朗在2000年發起,三年舉辦一次,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國際戶外藝術節。以農田做為舞台,藝術做為橋樑,聯繫人與自然。他們鼓勵藝術家進入社區,招募大量年輕志工,和村子裡的老人家共同生活創作,探討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重振了日益衰微的農業地區。

今年的大地藝術節已經是第六屆,由於太有名氣,這一屆竟然有100件來自國際著名藝術家,以新瀉為主題而製作的戶外作品,全區累積超過200件作品,包括中國的蔡國強、日本草間彌生等等國際大師。新瀉越後妻有地區儼然全球最大的主題藝術館。

如今新瀉已經不只是「好吃的米」,而是一個不斷被加值的品牌。這些,才是觀光價值。「拼觀光」真正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成為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寫一本好書不容易,打造觀光品牌更加不容易。集集「衝小鎮」活動,只是個開始,小鎮觀光還需要更多的內涵。但是,我們看到了真正觀光可以走的方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