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書街

友善列印版本

走在重慶南路上可以感覺時間的流動和靜止,流動顯現在建築物上的光影游走,靜止則是恆常不變的街道,二者都同時並在,當我們用「書店街」來界定一條街道,街道印象也就此定型。有一天,街道上的書店消失了,那麼,這條街還會是書店街嗎?

我以為是的,就好像童年住過的劍潭,傳說是鄭成功斬妖留劍的地方,雖然故事是虛構的,地名卻是真實的,住過幾代的人。今日的書店街不但不是虛構,更是現實的存在,至少還有幾家書店,固守陣地,撐持著一種歷史的街廓。

在現實利益的考量下,書店街意外成了一條旅店街,進駐了更多的旅店,這些旅店的所在,往往是過去知名出版社門市的原址,比如說台灣書店、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等等。最早有旅店進駐的書店典範應是台灣書店,台灣書店也是最早撤離重慶南路的老字號書局,近來,商務印書館也跟進了,只是主立面還留有商務印書館的歷史性標示,外觀則新拉了皮,漆成具有潮流感的黑色,多開了幾扇窗子,取代了原本典雅文氣的淺灰色外牆。至於中華書局,早已變身過一次,在成為旅店之前,它是美式餐廳「星期五」的一間分店,改裝成為旅店應是這一年的事,不太確定這是何時發生,偶然走過沅陵街口,才想到:咦!這裡不是星期五餐廳嗎?牛排薯條不見了,旅店的迎賓大廳在白天賣起了咖啡,夜晚又回復成飯店的櫃台。

這種衝擊感本不十分強烈,直到我看到商務印書館大樓成為一家青年旅館時,我才想到,時代真有它的面貌,街道所顯示的商業活動和展現的人文景觀,也顯示不同的時代氛圍。書店街進入21世紀,慢慢成了記憶的光景,就像不遠處的北門舊城樓,一樣的孤寂。對不同書店的記憶,就像不同年份出產的紅酒,你說得出哪一家書店的店名,無意間會透露你的年齡座標,如果你也曾在重慶南路的台灣書店門市買過書,那意味著我們可能擁有相似的小學時光。

街道像河流一樣,不管長短,都有它的起點和流域,它的寬度或許不曾改變,但兩側的風景成了一種記錄的見證,網路快速改變這個世界的面貌,一直挑釁著舊產業的存續,卻意外地讓一種服務產業復興,我是指旅店的開設;雖然我還是懷疑,這樣的面貌會持續多久,而它真實的需求又可支撐到何時?書街成了旅店街,是時代所致,一如它當年的形成,沅陵街口立著重慶南路前身「文武街」的解說牌,或許幾年之後,這個解說牌仍在,只是加註更多的變遷史料,一個街道的前世今生。

年初,當商務印書館開始做清倉拍賣時,我曾好奇,那麼之後,這裡會變成甚麼樣子?我本以為這棟屬上世紀的歷史性建物會拆除重建,所幸沒有。我走進簇然一新的雲五大樓,想看看變裝之後的模樣,入口處的櫃台後仍陳設著書籍,覺得鬆了一口氣,至少還保留一點書香。我不確定經營者是誰,向工作人員要了旅店的簡介後,順口問:這裡也屬商務嗎?工作人員愣了一下:這是青年旅館,很多自助旅行的客人入住,你要說是商務也可以。換我愣了一下。我說的「商務」本意是一家老牌出版社的簡稱,他的回答則是一種客層屬性的區分。雞同鴨講。我自討沒趣地走出來,果然是不同世代的人,不用多久,旅遊指南會以青年旅館來標記著這座建築物。

如果從路口一直望向總統府,這裡仍是一條商務繁忙的街道,也仍存有幾家大型書局和書店,這種新舊雜陳的尷尬,也像街道上新舊建築的櫛次鱗比一樣,仍看得到舊式的巴洛克建築以半毀的山形牆擠在玻璃帷幕大樓的夾縫,告訴你新時代建築工法的粗暴。當然,也有仍維持著良好或重新拉皮的舊建築立面,殘留著過往的風華。舊建築體的斷牆,有如河流不止歇的流動中,在時間中的迴旋處淤積停佇,讓後來者還可以看到一點時代的殘影。

時有年輕的外國旅人,拿著地圖,背著背包,或拖著行李進出這些新興的旅店,不知他們知不知道這本是一條書街?如果我是一個旅人,偶然入住在這條舊書街的旅店,在夜晚的街區行走,或許會看見過去的鏡影。

 

關鍵字: 書店歷史建物旅行地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