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防中,蔡英文該作的三件事

友善列印版本

我最近在一篇發表於英文版想想論壇的投書中(中文想想論壇譯稿:「中國對台策略的崩壞」)提到,蔡英文在明年1月總統大選的勝利在望,幾乎必定會引發中國的大動作回應,而且不會只是挖角台灣的邦交國,或是在官方媒體上大肆叫罵這麼簡單而已。我寫到,由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衝動性格,假如下一次大選(2020年)民主進步黨再次獲勝,中國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絕不能完全排除。

我是根據中國對台灣國族意識急速加溫的跡象有跡可循的恐懼,以及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刺激跨海進行軍事冒險以轉移國內民怨升溫的可能性做出這個結論的。不說別的,中國的國債目前已佔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00%,逼近1980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開始崩潰時的350%。這也意味著往後中國每年的經濟成長率大約只會有2.5-3%,遠遠不及確保社會穩定所需的最低成長率。

當然,我的這些話很可能只是毫無必要的危言聳聽,特別是中國顯然了解攻打台灣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會引發嚴重後果,包括可能面臨貿易制裁及其他懲罰措施。不只是這樣,中國也得牢牢記住,就算經過了長達25年的軍事現代化,兩棲登陸攻打台灣仍然絕非必勝;恰好相反,即使將大多數評論者所預測的中國軍隊在2020年代初期所能取得的軍力優勢列入考慮,也無法保證一定得手。

然而,就算假定中國對台灣的威嚇是誇大其辭,新上任的台灣政府還是應當認真應對,因為稍有輕忽,將使台灣政府盡一切能力確保台灣事實獨立得以持續,並且不預設任何結局的基本職責隨之不復存在。

不幸的,在這個故意否認明確事實早已習慣成自然的島國,為最壞情況預作準備卻是完全不合時宜的。因為長久以來,台灣媒體每天只供應大量的名人八卦、政治影射以及羶色腥的造謠生事,卻不去面對最基本的事實,那就是台灣外海不過160公里之處就是一個長期威脅要以武力進犯,而且全副武裝的超級強國。更嚴重的是,眼看就要被台灣選民拋棄的中國國民黨政府,一再輕忽中國對台灣主權的威脅,這多半是由於他們手忙腳亂地試圖讓台灣經濟更加依附於中國,進而開啟對話以實現政治統一所致。結果就是催人入睡的小確幸文化(原文稱作Hello Kitty文化)成為機制,讚頌一時安逸,不願提及任何使人心煩意亂的現實。

話雖如此,過去將近一年半以來,人們卻目睹了全新的政治意識在許多台灣人,特別是青年人中間凝聚成型,他們在相當程度上揚棄了小確幸心態,接受了一套對台灣地緣政治處境基於現實的認知。2014年3月的太陽花運動,以及近日反對台灣高中課綱中國化微調的學生抗爭,在在說明了多數台灣年輕人再也不願聽信政府當局昧於事實吹噓的中國對台灣前途的善意。中國對香港政治改革寸步不讓的姿態,以及中國海軍在南中國海的節節進逼,當然都有助於他們認清現實。這兩件事都足以粉碎台灣人看待中國對台政策的自鳴得意,即使仍不足以徹底瓦解小確幸世界觀,但總是有益健康地給了一記當頭棒喝。

倘若蔡英文真能在2016年5月順利就職,她上任後的首要工作應當是要在成長茁壯的台灣認同基礎之上採取切實步驟,以強化台灣在2020年之後抵抗中國可能侵犯的能力為目標,這不只要採取軍事上的措施,政治上也要有以待之。在這一方面,採用的方法不應過分刺激,以免在政治上給予中國可乘之機;但這些措施也還是要夠強而有力,才能提醒北京當局,對台灣發動的任何攻擊都會帶來極其慘重的損失,至少會是足以制止中國領導人搶先動手的損失。

這些措施的首要任務則是爭取美國上層社會和公眾輿論的支持,儘管美國在1979年之後轉而承認北京政權而與台北斷交,但至今仍是台灣最重要的外國盟友。那一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明確規定了美國仍有義務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儘管稍後簽署的「八一七公報」規定對台軍售的武器性能及數量逐步下降),但並未明確承諾華盛頓當局將在中國攻打台灣時援助台灣;事實上,數十年來的幾任美國總統都刻意讓援助的可能性保持曖昧,這顯然不只是為了讓北京和台北雙方同樣感到不知所措,也是為了在外交和軍事上為自己保留最大的餘地。

但這一局面如今必須改變。中國或許能將自身軍力的壯大說得天花亂墜,但從幾乎任何一個客觀標準評斷,中國軍隊在兵力投射及有效配置的能力上都還落後美國數十年之久。於是,假如中國領導人一方的決策仍然維持理性,盡一切所能提升美國介入西太平洋的可能性,會是十分符合台灣利益的。簡而言之,中國越是相信美國在中國進攻台灣時有可能出手支援台灣,它從一開始就越不會去設想出兵攻打,當然,在它樂意承受足以大傷元氣的巨大損失時除外。

蔡英文十分幸運,她的任期可望在台灣展開的時刻,正是美國對中國政治、經濟方針的猜疑達到1972年尼克森總統(Richard Nixon)歷史性出訪北京以來最高點的時刻。促使美國人對中國情感惡化的重要因素,包括中國在南中國海日益強勢的姿態(像是在爭議水域興建各種人工礁岩和島嶼),以及中國一再入侵美國的機密電腦系統。中國政府在8月11日宣布人民幣貶值1.9%,這是近年來最大幅度的貶值,這似乎更加確切地在令人憂心的局面上增添了全新的敵對因素,尤其在美國人早已怨聲載道,認為中國貨幣理應大幅升值以平衡國際金融競爭的情況下。

就算這一切發展看來都有利於台灣在美國贏得支持,中國與台灣雙方的交互作用卻並非零和遊戲,一方的劣勢並不會自動轉化為另一方的優勢。這反映了美國長久以來的恐懼,擔心美國對台灣的偏愛(例如出售最新武器給台灣,或是美國政府官員高規格訪問台灣)都會引發北京的絕對反感,適足以帶來最尖刻的外交回應。於是,舉例而言,在美國這三年來積極向澳洲、新加坡和越南等國宣揚亞洲軸心的戰略利益之際,它卻一次也不曾提及台灣;這樣的忽視極其弔詭,因為台灣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中心位置賦予它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得以遏阻中國勢力向東投射,威脅關島及西太平洋各地的美軍基地。

那麼,台灣要如何提升自己在美國眼中的地位,在中國膽敢進犯時增加美軍來援的可能性?這個問題至關重要。

首先,台灣可以努力說服華盛頓當局相信台灣認真想要自我保衛。在馬英九治理之下,台灣的軍事開支在國內生產總值所佔比率一般而言是逐年降低的,目前只佔2%,遠低於1988到1999年間的3.5%。最起碼,蔡英文應當盡力將軍費比率增加到3%,一如馬英九在2008年競選期間的虛晃一招。這個動作不只能向美國說明台灣在美國亞太軸心的脈絡之中是站在美國這邊的(在馬英九對中國親善的總統任期內則未必如此),除此之外,也大大有助於鞏固蔡英文在國內的地位,得以在不甚同情民進黨的台灣軍方高層為她贏得重要的友誼。中國當然會強烈批評台灣的增加軍費,儘管從中國自己連續24年國防支出不斷增加(近年來每年增幅更超過10%)的紀錄看來,這種指責除了北京自己之外還有誰會當真實在令人懷疑,更別提中國對台灣始終咄咄逼人的姿態,包括部署多達1500枚導彈瞄準台灣,以及大張旗鼓地舉行模擬進攻台灣的軍事演習。

除了增加國防支出,台灣要提升自己在美國眼中的地位,還能從全面採取行動將外流到北京的機密軍事情報及其他安全資訊減少到最低(即使無法完全遏阻)做起。在馬英九總統任內,情報外流實際上十分猖獗,過去七年來一共破獲了超過12起重大洩密案,其中一件更是明確損害了一套美國出售的精密指揮管制系統。在此同時,還有許多退役不久的台灣軍官獲准前往中國自由旅行,從而提高了進一步洩密的疑慮。這一切事件的後果則是導致美國國防機關的重要部門對台灣軍方,乃至整個台灣國安機關的信用產生嚴重懷疑,成為美台雙方軍事及國安合作的一項重大障礙。

蔡英文想要扭轉這個趨勢,就應當下令深入檢討現行的國安程序,包括從忠誠調查(security clearance)模式到機密資料實體保管,再到規範台灣退役軍官與中國退役軍官會面及其他互動法令的一切事項。唯有這樣的檢討確實完成,台灣的國安程序徹底改頭換面,台灣才能重新贏得美國的信任,這是台灣長期確保事實獨立絕不可少的。

最後,台灣應當盡全力展開對美國的深入遊說工作,將目標放在同時說服上層社會及公眾輿論相信台灣的目標(也就是不預設結局的事實獨立目標)正當,以及台灣作為西太平洋阻擋中國擴張的橋頭堡無庸置疑的價值。台灣在這一點上應當效法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merican Israel Public Affairs Committee),不論人們對它的政治觀點有何看法,它的工作成果確實很出色。過去台灣實在太常把自己在美國的形象經營工作托付給不適任的公關公司,以及資金短缺又有門戶之見的倡議團體,左派右派皆有,而這兩者可以說都被台灣政府內部的政治過失給嚴重拖累。如今台灣在華盛頓急需的認真遊說方式絕非如此,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方法。

甚至在還沒就職之前,蔡英文就應當優先進行這項工作,盡其所能採取行動以提升台灣在美國國內的正面形象,主要是透過宣揚台灣的民主價值,以及台灣在東亞促進美國利益的重要作用。這樣的努力或許包含精心策劃的行動,像是確保蔡英文在廣大觀眾收看的週日電視訪談節目上亮相,並且在幕後積極促成對台友善的官員出任美國國防及國安要職,對於提升台灣在美國低落得令人難以忍受的能見度,以及增加中國來犯時美國軍事介入的機會都大有幫助。

的確,中國在國內和國外採取的挑釁式政策,已經大大幫助了台灣在華盛頓的公關宣傳工作。但台灣也必須全力投入這項工作,否則仍有被美國境內依然聲勢浩大的中國遊說團一筆勾銷之虞,其中包括許多鼓吹全面切斷與台灣安全聯繫的無恥之徒。蔡英文理當能預見這種後果。

(本文原於8月14日發表於英文想想論壇,標題為Planning for the Unthinkable

譯者:蔡耀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