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想】日官員掏錢補政策赤字 苗栗600億誰埋單?

友善列印版本

苗栗財政漏洞引爆昌鴻大戰,前任批評現任不懂財管,現任痛斥羅馬不是一天造成,政府花錢花到發不出薪水,也夠誇張了。600多億的債務,大概有400億掛在劉政鴻帳上,如果要他負責自付,可能十輩子也還不完。不過,去年日本有一名官員辦活動賠錢,他還真的自掏腰包付了2700萬日幣。

去年4月大阪觀光局主辦《大阪國際音樂祭》,其中一場演唱邀請台灣、南韓等地歌手一同演出。孰料音樂會開始前十天,南韓發生了世越號沈船悲劇,音樂祭部分演出取消,韓方演出陣容、觀光客都縮減,原本預估票房約1.5億日圓,最後收益僅達預期的兩成,活動結算慘賠9400萬日幣。大阪觀光局局長加納國雄不知該說他霸氣十足還是悲情萬分,最後決定把之前觀光局辦活動的收入、廠商補助拿來填補,剩下的2700萬日圓缺口,由他自掏腰包埋單以示負責。

加納國雄是哪一號人物?他出生於1944年,高中畢業後赴美留學,於舊金山州立大學取得國際經營學MBA,之後在美國大通銀行集團工作,並活躍於銀行證券界,1995年擔任香港政府觀光局的日本韓國地區局長。大阪府、大阪市著眼觀光事業發展,於2013年成立年預算5億日圓的半官方單位「大阪觀光局」時,第一代局長便選定了由加納國雄出任。加納擔任局長的評價並不差,訪大阪外國人次從2013年的260萬人次成長為2014年的320萬人次,直到這次的虧損事件。

日本《產經新聞》引述加納國雄的說法:「這是我的管理失誤,我想我非負起這個責任不可。不需要從納稅人那取出錢來,缺口由我來填補吧。」一向很難搞的媒體,不少人語帶佩服的表示「感覺得到他的道德責任感」。大阪市長橋下徹也直呼加納很厲害,如果是自己碰到同樣的情況「恐怕做不到」。加納的2700萬,收服了很多人的嘴。

站在平民老百姓、而且是外國人的角度,我也覺得加納的態度讓人看了很暢快。「個人造業個人擔」的想法,或許源自於他的民間企業經驗吧。至少,虧損是怎麼回事、廠商贊助了多少、他拿了大阪觀光局之前哪個活動所賺的錢來補貼,每一個項目加納都拿得出數字,一清二楚,最後得出了2700萬的結論。加納在今年3月底任期結束前喊了一聲「it's on me」,多麼漂亮又霸氣的下台身影!

台灣也發生過類似案例。2008年底,馬政府以發放消費券的方式振興經濟,隔年5月一結算,竟然短缺670萬元。主責的內政部難辭其咎,內政部長廖了以灑淚扛責,宣布捐出到任以來的薪水172萬餘元,其餘差額由朋友捐贈補足。雖論霸氣、金額都不如加納,但在台灣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作法。

霸氣之餘,有另一種聲音出現,因為自掏腰包的行為,放在政府組織中變成「出格」行為。有政治學者分析,私費填補赤字是一種「非常態」,應該回歸到組織架構的問題;而由組織主導的企劃失敗,應該要回歸追究組織責任而非針對個人等說法。連當初大讚加納的橋下徹,後來也改口期盼新任局長必須要有大膽的發想,但不能無視組織的倫理性。

日本有律師論壇分析了這次的自費事件,雖然加納的自掏腰包無關法律問題,但反過來說,就算他反悔了,也沒有任何立場或法源依據能追究。我想起曾經有一個外交官員告訴我,政治既然有一大部份是人與人的關係,就沒有什麼絕對的準則,也不應該有什麼SOP,彈性、眉角,有時候「意思意思」更重要,讓人「有感」才是真的。讓所有公務員承擔太多沉重包袱、綁手綁腳,太不公平,加納付得起2700萬日圓,終究是因為他有足夠的財力,但對許多日本民眾而言,這種作為就是有感。

我的家鄉在苗栗,我知道爺爺在選舉時瞥見過徐耀昌在拜票時彎低了腰,我也知道老苗栗人多多少少都和劉政鴻喝過茶談過笑,我知道苗栗近年來出現了一堆大賣場和高樓,也知道那裡也規劃了一堆工業園區卻沒廠商進駐,我知道姑姑曾去苗栗體育館看過三大高音演唱會,我也知道大埔事件留下了多少遺憾與眼淚。我和許多人一樣,連續好幾年翻開《遠見雜誌》,看見劉政鴻總是頂著五星級縣長招牌,都覺得很奇怪,但我未曾注意到的是縣議會20年來不曾砍過一毛預算,也恍然不知苗縣債務高築到600多億,直到地方父母官說他發不出薪水。

我們對「地方父母官」的想像與期待是什麼?而公務員自稱是「人民公僕」,又該「奉獻」到什麼程度?劉政鴻沒有比爾蓋茲的財力,自然不可能是台灣版的加納國雄,所以不必期待他吐出任內薪水,況且只是杯水車薪,他的任內疏失,甚至連不痛不癢的彈劾都不會發生,更別奢望要他說句「歹勢」,因為他說過了,都是they不會借錢的錯。規劃預算的確不能單純說是「個人造業」,但人民上繳的錢是用汗水掙來的,確保這些錢的流向、用途得當,不就是地方政府最低限度的任務嗎?

看見前後任縣長隔空交火,大打口水戰,我還是不知道,面對財政漏洞,除了跟中央要錢之外,地方政府有哪些方法、要從哪個方向開始著手填補。當我們沒有加納國雄這種氣魄、心態和財力的官員出現,又能有什麼手段來彌補損失與錯誤?未來台灣又有多少地方政府將面臨苗栗縣目前所面對的問題?

或許我們對所謂政治人物,都有著不切實際的理想型;或許我們對於地方政治,總是抱持著監督要趨近於零、政策要負責到底的審視標準;或許那種「我不喜歡政治」、「政治是什麼?可以吃嗎?」的消極想法,最後終究會回過頭來懲罰我們,養出一堆稅金食怪而束手無策。

參考連結:

舉辦國際音樂會票房失利 大阪觀光局長倒貼772萬 

產經新聞相關報導 

朝日新聞相關報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