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想想】 錯亂的抗戰紀念讓國軍學到什麼?

友善列印版本

1949年5月20日,日本宣布戰敗投降近四年後,有七名日本人決定偷偷從日向市細島登上「捷真號」機帆船,準備偷渡到台灣,沒想到途中遭遇颱風吹襲,在沖繩附近差點沉沒,結果被美軍警備艇救起,由於這批人行蹤詭異,遭移送駐沖繩美軍偵訊,但怪的是,美軍又用軍艦將這幾人載往基隆港交給退守來台的國民政府。

隨後到1969年的20年間,先後共有83名類似背景的日本人用這種方式來到台灣,國民黨政府後來甚至直接用中華民國招商局運送香蕉的「鐵橋輪」,秘密藏匿這些日本人士偷渡來台。這83名日本人,日後除陸續從旁參與了國軍防衛台灣最關鍵的古寧頭等重要戰役,在軍中還組成「圓山軍官團」,在戰術訓練上提供國軍借鏡,他們的身分,就是神祕的蒙面軍事顧問「白團」。

對於現在談到七十幾年前日本侵華和八年抗戰血淚史還義憤填膺的國軍現退役軍人們,難道不想問,是誰讓這些包括曾任日軍華北兼駐蒙軍司令官的根本博中將〈中文名林保源〉、第23軍參謀長的富田直亮〈中文名白鴻亮〉少將等仇敵來台,甚至在國軍內秘密活動20年之久的人?不就正是率領國民政府軍對日抗戰、國軍口中的民族救星先總統蔣公嗎?

近日國軍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其中空軍為宏揚當年中美合作的「飛虎精神」,將「經國號」和F-16戰機各一架,彩繪塗裝上了當時飛虎隊P-40座機著名的鯊魚嘴,原不失為活動創意,未料卻畫蛇添足,在這兩型現役戰機畫上了象徵遭擊落日機數量的「日之丸」旗,結果引來日方關切,軍方自知觸碰到敏感神經隨即決定塗銷後,竟又引燃軍中隱藏的仇日之火,出現撻伐國防部的聲音。

讓人不解的是,早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兩天後,當時的蔣委員長不是在重慶隨即發表了《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文告》,這篇終戰演說要求全國軍民同胞對日「絕不講求報復手段,或對敵國人民加以侮辱⋯⋯,倘若對敵人過去的暴行以暴制暴,來報復它們錯誤的優越感,怨恨還會產生怨恨,永無止境,這並非我們仁義之師的目的,這點全國軍民應謹記在心。」如果國軍聽進蔣公的訓示,如今怎還存有仇日之心呢?

相較於終戰70年後還在仇日的這些思想落伍的軍人們,不能否認,國軍這位最早的三軍統帥蔣介石,頭腦實在要清醒的多,無論是放眼國際大局,或基於台灣避免遭中共併吞,甚或只是為了維繫政權和個人權力,蔣決定對日採取「既往不咎、以德報怨」的政策,確實是當下國家生存發展最好的戰略。

蔣介石很清楚,在戰後台灣面臨的威脅和敵人,早已轉變為中共不再是日本,因此內心就算不願意,也不得不公開呼籲放下仇日情結,甚至必須進一步和日本化敵為友,才能對抗共軍入侵,維持國家生存。而後來日軍組成「白團」秘密來台協訓國軍,甚至希望與日本、韓國、美國和菲律賓組成國際反共聯合軍,都是在這種戰略思維下進行,過去數十年,怎未聞有軍人出面痛批蔣公對日自我矮化國格?

70年前蔣介石就已看到的台灣戰略局勢,沒想到現今仍有國軍將校完全不解,缺乏國家整體利益觀念和戰略素養不談,還輕易就被挑起民族仇恨,顯示過去軍中無論是軍史教育或抗戰相關的紀念活動,方向完全走偏,認知和思維全部錯亂。只談抗戰過程,不提終戰結果和化解仇恨的思想教育,最後只讓仇恨掩蓋了真正應在軍中傳承的抗敵精神,導致國軍有人至今連敵友都還混淆不清,未來怎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軍方這樣的紀念活動,不僅失去鑑往知來的歷史意義,更愧對國軍的精神領袖先總統蔣公,特別是當歷史成為政治工具,選擇性的詮釋,並與現實脫節,只會讓軍中官兵對抗戰史的認知偏執狹隘,讓外界多數民眾和年輕一代完全無感,也難怪軍史考究會狀況百出,一再鬧出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笑話。

看看二戰其他盟國的終戰7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的是當年雙方敵我陣營的參戰老兵共同出席,強調的是放下仇恨,訴求的是和平和反戰,這才是紀念活動舉辦的目的;反觀國軍的抗戰紀念,已淪為部分軍人相互取暖和不滿社會地位低落的情緒宣洩出口,甚至變質成一場仇日、反日活動,加上要選舉的政客搧風點火,讓整個紀念活動失去舉辦的價值和意義。

近來有國軍退將感嘆抗戰史恐在台灣被遺忘,其實國軍的敵我意識錯亂,不正是這些一再想藉抗戰史想凸顯自我歷史定位的政治軍人嗎?蔣公早在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三天就已將八年抗戰仇恨送入歷史,這些打著黃埔旗號的退將幾十年來,卻一再把這段往事拿出來挑起族群和民族仇恨,不僅違逆蔣公對日以德報怨的訓示,還讓這段歷史綑綁和阻礙國軍走向未來。

一個沒有未來的人,才會一再緬懷過去,一支沒有未來的軍隊,也才會不斷回顧昔日的戰場。抗日戰史並非沒有價值,但必須真能從這段歷史中汲取教訓,真正傳承國軍先烈保國衛民的抗敵精神,否則國軍曾擁有的輝煌戰果,隨著參戰老兵凋零消失,將永遠成為歷史,難以再現。國軍要現代化、專業化,提升軍人價值和地位,並獲得全民肯定,唯有自己先掙脫八年抗戰的歷史仇恨枷鎖,才能真正走向未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