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台灣的慢船】Time to say goodbye──向不民主的國旗與國歌揮手道別

友善列印版本

今年二戰結束70週年,報導中再度見到六名美國軍人在1945年2月23日硫磺島戰役,於摺缽山(Mount Suribachi)頭奮力樹起美國星條旗的照片。它被形容為史上最知名的戰爭照片,被新聞報導、郵票印刷次數不計其數,應該已經達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這一切不只因為軍人的英勇,更因為它是美國國旗,在終戰依舊不見盡頭的1945年2月鼓舞了人心。

很巧的,還有另一面旗子最近聲名大噪,也就是在美國南卡州查爾斯頓教堂槍擊案中,犯案兇嫌Dylann Roof喜歡在Facebook頁面展示的「邦聯旗」(Confederate Flag)。這面旗子來自南北戰爭期間,南方的美利堅邦聯國(Confederated States of America,亦稱為The Confederacy),旗子為紅底,中間有交叉的藍十字,藍十字上則有13顆星,象徵脫離北方美利堅合眾國(也被稱為聯邦,The Union)。

向邦聯旗說再見

這面旗子很有故事。它並不是邦聯國旗(被稱為Stars and Bars,有別為今日美國國旗星條旗的Stars and Stripes),而是部份南軍將領使用的邦聯軍旗(battle flag)。南北戰爭結束、黑奴解放之後,這面旗因為廣受南方人民喜愛而被使用至今日,不但南卡州(第一個脫離合眾國的州)議會大廈長年飄揚此旗,密西西比州州旗也有著戰旗圖樣(該州曾於2001年公投更改州旗,但公投未過)。有些來自南方的搖滾樂團和大學運動團體、球迷,也很喜歡揮舞這面在他們心中代表南方光榮(Southern glory)和特殊文化的旗子。

不過,它的意義長久下來出現延伸。由於後來敗戰的南軍被視為「叛軍」,這面旗子被賦予「反叛」的意義,在各式抗議活動中經常出現。抱持著「白人至上」(White Supremacy)的種族主義者和三K黨,也都喜歡使用這面旗。

在種種爭議之中,邦聯旗依然存在。直到查爾斯頓教堂槍擊案,喜愛邦聯旗的兇手擺明了針對黑人下手,終於對美國社會來了記當頭棒喝。共和黨籍的南卡州長率先呼籲州議會撤旗,民主黨的總統參選人希拉蕊跟進,另外還有些保守派人士和政治人物則還持保留看法,但整體而言,輿論可說是一面倒,希望不要在公開場合再展示這幅爭議旗子,許多賣場也主動將邦聯旗下架並不再販賣。週六,一名失去耐心、不想再等待龜速立法的30歲女子,更是直接爬上南卡州議會大廈旁的旗桿,直接把邦聯旗給扯了下來。

坦白說,我覺得邦聯戰旗設計還蠻美的。南方人基於故土風情,對它情有獨鍾,也可以理解,那或許是一種懷舊,而不是說愛這幅旗就支持蓄奴,而且依然憎恨北方。但是當它一再被拿來和種族主義與犯罪作連結,這面旗再怎麼有傳統、有歷史,恐怕也必須被割捨,正如同許多和納粹德國有關連的設計元素或儀式一樣,因為它被賦予的精神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背離人權和人民而極易遭到誤用。

紐西蘭改國旗,瑞士換國歌

一面邦聯旗如此,更何況在民眾心中占有更大份量的國旗。自1902年以來就未曾更改過國旗的紐西蘭,近幾年因為民眾認為國旗已不再能彰顯紐國的國家特色,開始熱烈討論更改國旗,在總理支持下,改變可能就快要成真,紐西蘭政府預定從今年5-8月徵集各界設計概念,11-12月間進行第一次公投,選出民眾心中的最佳設計,明年4月進行第二次公投,在現有國旗和新設計之間擇一。

紐國對更改國旗的爭論,早從1973年就開始,至今已逾40年。民眾之所以對國旗不滿,是因為現有國旗左上方仍為英國的米字旗,右下則為象徵南十字星的四顆星,無法凸顯紐西蘭的特色,和原住民毛利人更是一點關係都沒有。許多人反而認為紐西蘭國家隊使用、獨具地方風味的銀蕨旗(Silver Fern flag),更適合用來作為正式國旗。

如果國旗都能改,國歌當然也能改。中立國瑞士的國歌更改案,也是沸沸揚揚。瑞士一直到1981年才決定,採用1841年一名修士寫成的「瑞士聖歌」(The Swiss Psalm)為國歌。但時間一久,民眾覺得這首歌的歌詞描寫山水自然,感覺好像是電視台的氣象報告,曲調則和教堂聖歌幾無二致,這和憲法規定的宗教自由似乎相違背,應該是換歌的時刻了。

於是,擁有205年歷史的瑞士公益協會(Swiss Society for Public Good)發動尋找新國歌的運動,共有208件作品投稿參加比賽,唯一的條件是歌詞內容必須符合1999年制定的憲法。208件作品在評審團票選後篩選為六件,經過第一輪的網路投票,再淘汰為三件。目前瑞士正在進行第二輪的網路投票,9月12日就會宣佈第一名作品。接下來,該協會將把作品呈交給聯邦政府,由政府逕行決定採用,或是交付全國公投。

因為最後結果都要由公投決定,因此無法斷定紐西蘭和瑞士更換國旗、國歌一定成功,但是這兩個案件很清楚說明了現代民主國家如何尊重、回應民意,即使是像國旗、國歌這種「大事」,仍舊能夠透過民主程序來決定。

旗歌是法統嗎?法統不能改變嗎?

這些事都讓我想起台灣。在台灣,國旗、國歌和國名一樣,被視為「法統」的一部份,不僅許多台灣人自己這麼覺得,因為台灣獨特的國際地位,連美國和中國似乎也有相同的想法,。

國名當然是最敏感的了,把中華民國的名字改掉,就是「變更國體」,甚至是「獨立建國」,但事實是,儘管期待台灣共和國者所在多有,目前並沒有人積極的推動更改國名。更為無奈的是,連試圖變更國旗、國歌,都會被認為是「挑釁」、「不愛中華民國」,再不然就是試圖分裂社會。

參照前述的各國例子,就可以知道這想法有多可笑。紐西蘭人對英格蘭米字旗放在國旗上感到不悅,台灣人竟然不能為了某個政黨的黨徽放在國旗上而不爽,然後還有人要狡辯說「要看清楚哦,黨徽和國徽不同!」瑞士人可以覺得國歌「太不瑞士」、「不合憲」而試圖換掉它,我們居然能夠忍受「三民主義,吾黨所宗」這個未獲全民同意的主義,以及吾黨所宗這種荒宇宙之大謬的國歌內容,而唱了它數十年之久。

台灣人真是奇怪的民族,一天到晚說自己是民主國家,是華人最民主的所在,但是不要說修個憲都緊張兮兮,連抱怨國旗國歌不民主都像是大驚小怪、吃飽太閒,連想要去改它們都像是要顛覆政府。我憶起大學時代和一個同學辯論國歌問題,他說:國歌只是個象徵,有它的傳統,不應該小題大作。我回答他,如果國歌真的只是個象徵,改成兩隻老虎也可以;當年國民政府的國民革命軍還曾把它改編成國民革命歌咧,更有傳統。

這和課綱微調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台灣是真正的民主國家,如果我們是要求民主的國民,不應該能夠忍受未經同意而強加於我們身上之物,更不應該能忍受「絕對不能動的法統」,我們應該唾棄任何凌越人民意志與禁止自我修正的國家體制才對。愛一個國家,並不代表著必須接受它的所有,並不代表著它的一切體制都不能改變。

如果去年1129大選的結果意味著台灣選民並不保守,並不畏懼改變,意味著台灣人民要將命運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上,那麼我們未來應該迎接的改變,就不該侷限於選舉政治人物,而必須廣及所有不合理的國家制度,改變所有妨礙台灣民主實踐與深化的人、事、物。除了修憲之外,新國旗與新國歌,會是不錯的起點。

參考連結:

1. Woman Removes Confederate Flag In Front Of South Carolina Statehouse
2. beehive.govt.nz - First steps taken towards flag referendum
3. New Zealand to hold referendum on national flag - BBC News
4. The Economist explains: Why are the Swiss changing their national anthem? | The Economist
5. Three tunes battle to become new Swiss national anthem | Lifestyle | GMA News Online
6. [國徽]與[黨徽] 的區別辨識 - KMT USA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