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從耶路撒冷開始

友善列印版本

書名:《耶路撒冷的移居者─一段在衝突中探求接納,在絕望中發現希望的異鄉生活告白》

作者:利皮卡‧佩拉漢(Lipika Pelham)

出版社:商周出版

「悲劇永遠帶有喜劇的成份,因為它已經沒有尊嚴」
巴勒斯坦流亡詩人-穆里‧巴爾古提

極右翼的班傑明‧納坦雅胡總理,重新引領流著蜜與奶之地的以色列,拒絕與巴勒斯坦和解及與其他伊斯蘭教的國家對話,堅守孤立主義。和平,或許隨著加百列振翅飛回天堂,六十七年來無數生命駐足與流離於此,以巴問題仍方興未艾。我望著牆上從加薩友人寄來的巴勒斯坦旗,歷史的重量何以壓在雙方人民身上?

友人寄來的巴勒斯坦國旗

本書以家庭為主軸,孟加拉裔的作者利皮卡‧佩拉漢,與投身於中東事務的猶太裔丈夫,舉家遷移至地圖中衝突最劇的地方-耶路撒冷,在強烈背景襯托下,從婚姻、各層面情感、平凡的日常瑣事、人性與兒女成長的軌跡,每一段故事延伸的枝枒結成政治、宗教、種族與歷史的纍纍果實,活在高度政治化的耶路撒冷,任何理應自然的交流,已無可避免的賦予濃厚的政治行為、意識形態。耶路撒冷縮影之於家庭;家庭縮影之於耶路撒冷。

戰火與孤立下的以巴人民

作者旅居耶路撒冷多年,體現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雙方對彼此充滿著矛盾、誤解、隔閡,一段政治、歷史與眾多因素錯綜交織的必然,從雙方初期試圖瞭解並對話;逐日深交並踏入彼此生活,卸下槍彈;脫下鋼盔,暫時忘卻領土、人權及國與國定義的議題,人們應該在童年的沙場上盡情玩樂追逐、體驗少年該有的煩惱,抑或享受一場彼此間的烹飪情趣,與一桌佳餚共享的吉光片羽,生命交流不該在轟隆砲火下。結交以巴友人的作者,隨著日益接觸的經驗下,無論親身經歷或觀察以巴友人彼此間的互動,事實赤裸裸地日漸不蔽體,格外感受雙方彷彿天生俱來的差異。

歷史無法抹滅,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的苦楚,至今仍不斷上演,擁有公民權與掌握核發給巴勒斯坦人護照、簽證及權利的以色列人,相形下的極端對比越發清晰;不平等狀態越顯距離,當以色列歡慶建國紀念日時,縱使平時互道早安的阿拉伯人鄰居,或一同上下課的同學,這一天以色列歡騰,於是阿拉伯人閉門於屋內,靜待同時象徵流亡的慶祝結束,疆界與族群不時提醒他者與我的區別。越融入雙方生命,越親身感受六十七年來不斷積累的一疊灰。

「也許,生命與歷史都是謬誤,也只是玩笑」-米蘭‧昆德拉

和平,從耶路撒冷開始,是作者猶太裔的丈夫毅然決定遷移於耶路撒冷的動機,若千百年來兵家必爭之地的地區,有朝時日得以和平共處,或許世界上其他戰區有機會也得以解決、落幕。作者與家庭及居於此地的人們,在不平衡中尋求平衡;在荒謬中呼吸著尚存一息的喜樂。

作者是一個受盧梭「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之言撼動著的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