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將是台版的Barry Goldwater嗎?

友善列印版本

國民黨初選候選人洪秀柱突破防磚門檻,按照程序將獲得國民黨提名角逐2016總統寶座。假如提名順利,洪秀柱的處境將有如1964年共和黨候選人貝理‧高華德(Barry Goldwater)一般的艱困。

團結的民主黨對上分裂的共和黨

1960年代正是美國人權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支持種族平等,又成功解決古巴危機,避免了美蘇核子大戰的民主黨總統小約翰甘迺迪獲得全國壓倒性的支持。然而1963年甘迺迪遇刺身亡,為美國政局投下變數,副總統詹森(London B Johnson)成為總統後立刻宣布自己將會投入次年總統大選,並且一定會繼承甘迺迪的遺志,完成種族平等,擴大政府支出及社會福利,照顧弱勢團體等等政策。因為甘迺迪的超高人氣,詹森輕鬆獲得黨提名。

共和黨則是陷入分裂危機,美國東部地區的共和黨支持者希望走中間路線,與聲勢龐大的民主黨在種族問題和政府支出上達成協議,而南部的共和黨人則斥責東部的共和黨背叛共和黨核心價值。共和黨的基本教義派支持小政府,減少國家財政支出、減低企業稅和所得稅、反對福利政策、維持種族隔離政策雖然不是共和黨基本教義派的核心主軸,但美國有不少白人至上主義者的確站在共和黨這一邊。

高華德的意外崛起

當時共和黨裡被認為最有可能和民主黨一較高下的人是尼克森(Richard Nixon),尼克森手腕玲瓏,與共和黨裡兩派的都交情不錯,而且尼克森在1960年總統大選只以些微差距敗給甘迺迪;但是衡量局勢後,尼克森宣布不參加共和黨初選。

尼克森是當時共和黨裡少數可以勉強維持共和黨表面團結的人,尼克森說不選,共和黨內鬥立刻白熱化。共和黨的溫和派推出紐約州州長洛克菲勒 (Nelson Rockefeller),基本教義派則找了亞利桑那州參議員高華德作代表。亞利桑那州州民絕大多數是白人中產階級,被共和黨基本教義派奉為正統。

一開始洛克菲勒有絕大優勢。洛克菲勒是紐約州長而紐約是民主黨的地盤,所以他是許多民主黨人也可以接受的共和黨人物。而美國當時大部分不住在中西部或南部的人根本沒聽過高華德這個人。

但是1963年底情勢忽然生變。洛克菲勒在1963年娶了一個比他年輕十五歲的妻子。這位新妻子之前已有丈夫,而且育有四個孩子,但是為了嫁給洛克菲勒,她和丈夫閃電離婚並把孩子的撫養權丟給她的前夫。這件事情一經報導,洛克菲勒的民調立刻掉了20%。高華德乘勝追擊,在最重要的加州初選以2%的差距擊敗洛克菲勒,取得黨提名所需票數。在黨提名大會上,高華德發表了他的競選金句 : 「用極端主義捍衛自由不是罪惡,用溫和手段追求正義並非美德」。(Extremism in the defense of liberty is no vice ; and moderation in the pursuit of justice is no virtue)

民主黨的犀利攻勢

高華德意外獲得提名對民主黨而言當然是喜訊。民主黨陣營把戰略目標訂在總統,參、眾議院選舉都大勝並發動猛烈攻勢。

民主黨祭出的第一張牌是種族歧視牌。共和黨提名大會前幾天,CBS駐德記者 Daniel Schorr的社論裡寫到「假如參議員高華德被提名,他應該會在我這裡,巴伐利亞,希特勒支持者和極右派聚集的地方打選戰」。

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人權法案,終止了對於有色人種的歧視與隔離政策。高華德投下反對票,而詹森高調支持並讚美國會的決定。隨後民主黨立刻做了一支短片《一個共和黨員的告白》。裡面控訴高華德是「三K黨的領袖」。這一支短片殺傷力極強。儘管高華德屢次說明他支持種族平等,只是覺得法案細節有不妥之處須再討論,但是收效甚微。

民主黨祭出的第二張牌是精神病牌。Fact雜誌收集了1189名精神科醫師的簽名,發表文章說高華德情緒不穩定,不適合擔任國家領導人。這篇文章引起廣泛討論。高華德控告Fact雜誌誹謗並勝訴,但是這篇文章仍然對他選情造成極大傷害。

民主黨祭出的第三張牌是核戰牌。高華德是個堅定的反共人士,在蘇聯的威脅下反共本來應是加分,但是當時美國國內最主要的政治議題是種族平等和社會福利,而高華德常在公共場合開玩笑說要使用核武轟炸越南和蘇聯,民主黨陣營於是做了宣傳短片,呼籲美國人萬萬不可投票給戰爭狂人。

在共和黨陣營方面,共和黨內大老則不斷扯高華德後腿。前總統艾森豪拒絕幫高華德站台,尼克森雖然支持高華德,但是常在背後批評高華德的觀點過於偏激。然而偏遠地區的白人和基督教基本教義派都堅定支持高華德,此外有一批年紀比較輕的白人選民,被高華德的小政府,反共和反福利的政策鼓舞,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好萊塢明星雷根(Ronald Reagan)。雷根幫高華德陣營錄製了短篇演說《選擇時刻》(A time for choosing),呼籲選民不要忘記美國立國的小政府宗旨,以及警告公權力濫用的危險。這支演說幫高華德陣營募得了100萬美元的捐款。

共和黨的慘敗與重生

1964 年11月3日的開票結果,詹森拿到61‧05%的選票,而高華德只拿到38‧47%; 在選舉人票方面,詹森拿下44州共計486張選舉人票,而高華德只拿到6州52張選舉人票。在參眾議員選舉裡,民主黨更在兩院都拿到2/3的多數,這讓民主黨輕鬆通過1964年《糧票法案》和1965年《投票法案》。詹森並挾著國會壓倒性多數優勢,擴大美軍投入越戰的規模。

共和黨的慘敗卻沒有造成共和黨泡沫化,而是喚起了新生代的力量。首先,大多數共和黨元老在參眾議員選舉中落馬,這讓共和黨內的新生代得到發揮的舞台。許多年輕人受到了高華德的鼓舞,不論是出自於捍衛白人的利益,或是支持減稅和個人主義,或是堅定的反共人士,紛紛歸到共和黨旗下。

民主黨卻因為擴大非白人福利支出,導致工會內部不合和白人成員大量出走成為中間選民,除此之外美國在越戰的失利也讓詹森的聲望不到2年就跌至谷底,而因為諸項種族平等的法案過關,美國人對共和黨的種族歧視指控有所消退。尼克森日後成功代表共和黨奪回白宮,而幫高華德站台的雷根則先當選加州州長,然後以小政府,減稅和反共為主軸,入主白宮8年並成為美國歷史上評價最高的總統之一。

洪秀柱能否把國民黨帶向重生?

洪秀柱和高華德有諸多相似之處。首先兩者都被視為基本教義派;兩者也都是黨內大老怯戰和如意算盤打錯之下的意外。兩者都來自於一個陷入分裂的黨派且與任何派系人脈都不夠深,而且有一批來自基層的鐵桿忠實粉絲。

洪秀柱有沒有可能勝選?幾乎沒有可能。高華德已經證明民主國家裡基本教義派很難有市場。民主黨輕易的把高華德扣上很多帽子,而高華德根本沒有辯解餘地。洪秀柱光是想急著簽署《和平協議》這一件事就已經夠民進黨藉題發揮了。民進黨只要能和當年詹森陣營一樣奉行穩定立場,然後對對手發動凌厲攻勢,洪秀柱和國民黨立委選戰斷無勝選之理。洪秀柱最後能拿的只會有深藍票,就像高華德只能拿六州的白人票一樣。

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若是洪秀柱敗選,國民黨會不會有新生代受到鼓舞然後東山再起?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若國民黨立委敗得與共和黨當年參眾議院選舉一樣慘,這一定會肅清國民黨內的老人勢力,讓新生代快速接班,所以國民黨能否重生,就端看國民黨核心價值能否感動人心,或是至少可以明顯造福特定多數團體。

高華德提出的小政府,個人自由至上主義和減稅的確是和美國立國精神符合而且也符合許多人的胃口,「政府,官僚少管閒事」是一個很能打動一般年輕人的口號。高華德反對福利政策和財富重新分配,則明顯對於人口佔多數,且掌握多數工商業的白人有利。反共則是連民主黨都支持的東西。時間一久,年輕白人和堅定反共的選民自然慢慢歸隊。

國民黨傳統上給一般人的認知是重穩定、重秩序、重長幼尊卑。這跟現代政治上的左右意識形態沒有什麼關係,這純粹叫威權,而這跟當年高華德陣營對個人自由的慷慨激昂口號完全對立,沒有把年輕人嚇跑就已經不錯了。 

洪秀柱的政見看來似乎支持課富人稅和照顧經濟弱勢。在財富分配日趨不公的情況下,這真的有可能打動新生代。但是洪秀柱又宣稱對抗中國是在搞民粹,這個就很難引起正常人共鳴。民主政治的定義並不包含外交上的預設立場。美國是民主國家,也會把航母開到伊朗和中國家門口,英國是民主國家,二戰時也對抗德國對抗到舉國民窮財盡,也沒聽說誰認為邱吉爾在搞民粹。

其實用現代政治的光譜根本無法定義國民黨的基本屬性。洪秀柱的信仰就是「復興中華民族」,在達到這個目的的前提之下,什麼都可以談。而民族復興這種根本過時的玩意將毫無吸引力,國民黨基本教義派唯一有可能重演共和黨復活奇蹟的方法就是仰賴中國,然後藉由說服中國不斷地讓利,看看自己有沒有什麼新方法可以讓財富分配到更多人台灣人手上。但是這麼做風險極大,一來中國未必能夠繼續強大下去;二來中國習慣上都只跟富豪高官來往,要中國官員照顧台灣同胞,似乎有些困難,最重要的是,人心未必可以都被收買。

當年高華德雖然慘敗,他的那一句「用極端主義捍衛自由不是罪惡,用溫和手段追求正義並非美德」到今天聽起來仍然擲地有聲。國民黨基本教義派的「中華民國萬歲」,聽在一群從出生長大工作都跟中國無關的人耳裡,恐怕像是痴人囈語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