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城鎮就不能甘於成為城鎮?

友善列印版本

「四年內,我將極力爭取台中捷運拉進彰化站!」彰化市長邱建富保證。

綜觀前陣子好不容易平息些的彰南工業區開發、鹿港長期以來的觀光問題或者彰化市近期都市計畫案等等,隨著2016年選舉將至,這些地區開發案紛紛再度浮起檯面成為地方候選人選前高聲疾呼的政治方針,那麼這些政策的服務對象是誰?這些候選人們在選戰文宣上總會迎合潮流的同答:「為了要讓在地青年返鄉。」

「我念的是電機系,這個系註定只能在竹科工作,因為彰化沒有科技園區」。

為何青年總是無法返鄉工作?這龐大的問題背後絕非只是開發主義式的「既然沒有科技園區那就蓋一個科學園區讓大家回來工作吧」那麼容易。數十年來地方青年外流早已是稀鬆平常現象,戰後台灣經濟亟欲復興的年代,高等院校科系多受資本主義下產業分工的支配,這些學生選了科系進了大學後大多成為未來服務於特定城市某些高產值產業的一顆齒輪,但這僅是青年難已返鄉的根本問題「之一」。過去重商開發的結果如今我們看到是愈來愈多青年起身抗議這個被汙染殆盡的環境以及質疑這個長期以來的產業發展方向,為何「開發」總是不斷成為地方政治首長最得意、亦或最積極想達成的施政呢?

城鎮沒有提供青年就業的大型工業區、沒有提供人們生活便利的捷運或者高架橋、沒有得以容納更多觀光遊覽車的寬廣道路⋯⋯,「城鎮城市化」這個看似簡單解決的背頭卻暗藏任期制度下治標不治本的危機:「為何青年返鄉最後也淪為地方開發的理由?」

「小時候作文課最常出現的題目『我的志願』中,各種夢想百花綻放:成為大企業家、太空人、總統⋯⋯,但為什麼沒有人想成為自己呢?」。

為何城鎮就不能甘於成為城鎮?

彰化縣自古以來即是個農業大縣,擁有大城市所缺乏的生活節奏與田園風景,然而近年來的地方發展卻屢屢犧牲這塊土地原先優質的灌溉農田成為一座座永遠塞不滿工廠的工業區、犧牲掉古老的歷史巷弄與建築為了容納更多車輛而拆闢為一條條寬廣的大路、犧牲掉海岸線生態而興建起便利的高架橋,以及諸多看似就只為了追上城市發展的種種建設發展等等。

這些領著人民納稅錢的政客們,你們何時才要停止消費青年返鄉來開發地方?
短視近利的開發最後留給下一代的只有更加滿目瘡痍的地方風景,而且,最終城鎮依舊仍只是城鎮!

這時代的青年,卻都是因為城鎮獨有的魅力而選擇返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