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中國「帝國危機」的開端(上)

友善列印版本

2015年4月20日,習近平前往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在這次國事訪問的共同聲明中,雙方確認巴基斯坦是中國「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迄今為止,中國唯一的「all-weather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peration」;而對巴基斯坦這個缺乏國際盟友的國家,「中國關係」無疑地是它抗衡印度最大的「戰略資產」。

這次的的共同聲明也確認了,對這個習近平口中的「鐵桿」兄弟和朋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熊光楷口中的「中國的以色列」,中國將透過「中巴經濟走廊」計劃投資460億美元,比美國自2002年起援助巴基斯坦的資金總和還多150億。這次國事訪問,中南海與伊斯蘭馬巴德總共簽訂了51項協議,有15家中國公司參與簽約。其中近20項與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解決「能源短缺危機」的競選政見有關,從環保人士批評的煤電廠、核電廠和水電工程,到環保人士熱愛的太陽能電廠和風力電廠,一一俱全。作為附帶的交易,中國還將出售八艘潛水艇給巴基斯坦。

而對中國呢?作為中國一帶一路策略的第一步,中國將沿著「中巴經濟走廊」興建公路、鐵路、天然氣和光纜管道,「四位一體」,北起中國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位於阿拉伯海的瓜達爾港(Gwadar Port)。其中外界最注意的,乃是巴基斯坦將瓜達爾港的經營開發權交給中國,期限40年,並邀請中南海在瓜達爾港建立軍事基地。「中巴經濟走廊」計劃,被中國媒體大幅宣傳為中國「一帶一路」策略的「樣板」和「旗艦」;中國媒體的相關報導,渲染著宏大的地緣經濟敘事。一種用經濟手段來重新編織「天下帝國」版圖的「草根性帝國意識」,正逐步成為中國社會的「新共識」。

在這個背景下,假設我們要探問中國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策略所可能蘊含的「帝國危機」傾向,巴基斯坦絕對是不二的起點。

中國在巴基斯坦展開一帶一路策略的方式,為中國的「有儒教面孔的自由主義」(詳見筆者〈「儒教自由主義主義」在希臘〉一文),提供了另一個例證。在中巴共同聲明中,特別提及:「絲路基金宣佈入股三峽南亞公司,與長江三峽集團等機構聯合開發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等清潔能源項目,這是絲路基金成立後的首個投資項目。」

什麼是「絲路基金」?有些人將它看作是中國人民銀行系統主導的中國主權基金,有別於中國財政部之前成立的主權基金。不過,如果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說法,會更準確:「絲路基金」不是主權基金,而是「投資週期更長的PE(私募基金)」;它的正式名稱是「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由中國外匯儲備、中投、進出口銀行、國開金融共同出資400億美金組成,是專門對一帶一路策略中的BOT和PPP計劃從事股權投資,依據市場原則而運作的商業機構。

從「絲路基金」開張的第一個投資計劃,卡洛特水電站計劃,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它的基本運作方式。卡洛特水電站計劃是一個BOT計劃,預計2020年投入營運,運營期30年。整個計劃要經由新開發和併購等方式,實現3350兆瓦的水電開發目標。而「絲路基金」的投資方式,是採取所謂的「股權加債權」:由「絲路基金」投資三峽集團南亞公司的股權,為該計劃提供投資資金,並且招募世界銀行附屬的國際金融公司,一同加入三峽南亞公司的股東;接著,由中國進出口銀行負責與國家開發銀行、國際金融公司組成銀行團,對這個計劃提供貸款資金。

總歸而言,「絲路基金」具有雙重的作用:一方面為中國過度積累的產能,經由一帶一路找到市場的出口;其次,同步配合中國國企「走出去」的企業策略,將中國外匯儲備轉移到中國的「新邊陲」,去尋求有利可圖的投資標的。從這個資本循環的構造而言,「絲路基金」還比亞投行更能讓我們精確掌握到中國一帶一路策略背後的資本積累動態。或許,該是「絲路基金」,而非亞投行,才足以稱作中國一帶一路策略真正的「金融制高點」與「地下司令部」。

以「中巴經濟走廊」目前的內容來說,最為外界詬病的是:缺乏計劃審議機制,沒有招標過程,更談不上對計劃風險的評估。「絲路基金」投資的BOT計劃,固然看似存在商機,但除此之外呢?有不少人認為,中國投入460億,換回的將會是世界級的「超級爛尾工程」。如果亞投行要真的成為「高水準的多邊開發金融機構」,就算亞投行的資本可到預定的1000億美元規模,對計劃金額達460億美元的「中巴經濟走廊」,能參與多少?也顯得疑點重重。

依照中南海的官方宣傳,「中巴經濟走廊」建成後,中國從中東進口原油就不必繞道麻六甲海峽,而可直接從瓜達爾港上岸,通過走廊直達中國,不但大幅減少運輸路程,還可以迴避被「敵對勢力」攔截能源通路的「安全風險」。而美國的評論則一向認為,中國想將瓜達爾港變成中國挺進印度洋的「珍珠鏈戰略」中的「珍珠港」。

不論中國投資建設瓜達爾港是否有軍事意圖,中國學者張欣發表的〈中巴經濟走廊是令中國納稅人恐懼的深淵〉,對中南海的立論都提出了若干「不宜深究的真相」:中國允諾再投入100億美元來從事瓜達爾港的擴建工程,但實際上連能否維持營運成本都讓人存疑,因為假使經由巴基斯坦走廊的鐵公路來運輸貨物,費用要比走麻六甲的海路運輸貴4倍之多。此外,即便100億美元的投資是為著建設中國的海外軍港,菲律賓在蘇比克灣重建海軍基地,預算也不過1260萬美元,僅為中國的千分之一。

在習近平這次的國事訪問中,一名巴基斯坦參議員對中國記者說:「你們不是到外國投資,你們可以把這裡看做是中國的一部分。」不過,問題是:巴基斯坦並不是中國。前述張欣的文章,就特別點明:一帶一路的巴基斯坦走廊,將會經過塔利班組織和克什米爾民兵活躍的地區。這種難以消除的安全風險,大大降低了這些基礎建設作為國際貿易通道的價值,也讓中國的投資隨時可能淪為巨大的損失。而面對這些批評,一位軍方出身的中國前駐巴基斯坦大使,是這麼回應的:比中國拿1.2萬億美元買美國國債強!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