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市民公投否決了「大阪都」

友善列印版本

2015年5月17日,大阪市進行了「大阪都構想」的公投,是否贊成廢除「大阪市」、改成與現在的「大阪府」合併為「大版都」,讓大阪能像第二個「東京都」一樣,將現有的行政區劃改為「大阪都」,原本的「大阪市」改設置五個特別區。

截至5月17日晚上八點的結果是,贊成者69萬4844票,佔49.6%;反對者70萬5585票,佔50.4%,投票率高達66%。本次公投以一萬票左右的極小差距,否決了大阪市市長橋下徹提出的「大阪都構想」!橋下徹也因為這次公投的失敗,宣布將在十二月市長任期屆滿後永遠退出日本政壇。

「大阪都」公投在吵什麼?

這次大阪市市長橋下徹的「大阪都」主張,就是把中間這塊「大阪市」(深粉紅色的部份)廢除,把整個舊「大阪府」的範圍連同中間的「大阪市」合併,成為日本的第二「都」──大阪都。

廢除「大阪市」等於廢除大阪市長(即「大阪市役所」,相當於台灣的市公所)、大阪市議會。原本的大阪市改制為五個特別區,區長是不能被市民選出的。大阪市民以後就會跟原本的大阪府其他地區以「大阪都民」的身分選出「大阪都知事」。

贊成廢除大阪市的贊成派,以橋下徹所屬的「維新之會(維新の会)」為代表。不到50歲的橋下徹可謂日本政壇活躍的新生代政治家,他自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畢業後考上律師,後以染髮、長髮搭配一身T恤牛仔褲的「新鮮」形象活躍於電視節目,並於2008年以無黨派的身分獲得自民黨與公明黨的支持,當選大阪府知事。他的從政年資不長,但他的改革形象鮮明,除了在2011年組成新政黨「大阪維新會」,「大阪都構想」也是他在2011年擔任大阪府知事期間就提出的政策。然而,2013年,他發表言論指出「慰安婦是自願的」、「慰安婦制度在戰爭期間是必要的」引起軒然大波,但因為後來大阪市議會的針對此事的問責案沒有通過,橋下的政治生命因此僥倖延續。2014年三月橋下主打「大阪都構想」,順利當選大阪市市長,但那次的投票率創下新低,只有百分之二十三。在2014年下半年,他努力推動這次的公投成形,並在2015年5月17日進行了歷史性的投票。

贊成派主張廢除大阪市的論點主要有幾點。首先,現存的「大阪府」與「大阪市」有「雙重行政」的問題,造成行政資源(包括稅金、人事等)不必要的浪費;其次,大阪市與大阪府合併後,可以活絡地方的交通,包括地下鐵、高速公路網絡的擴散等;此外,「大阪都」也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經濟發展,例如地下鐵與巴士的民營化可以增加政府收入。

反對派則以日本共產黨、自民黨、公明黨、民主黨為主。反對派的主張是,首先,這個行政重組會導致極高的成本,反對派認為沒有必要花這個錢;其次,反對派不認為現在的大阪存有「雙重行政」的問題,大阪府與大阪市各司其職,並不是一種「浪費」;此外,反對派也質疑橋下所主張的「民營化可以增加政府收入」是否為真。

一個小公投,日本政治板塊大震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次公投的贊成與反對派有一個奇妙的現象?

是的,就連許多日本政治評論家都感到不可思議──自民黨與共產黨竟然有政治理念一致的一天!在日本政壇有著悠久「針鋒相對」歷史的「超級執政黨」自民黨與「超級反對黨」共產黨,竟然在這次的公投中,站在同一邊!

這就是真正的「超越黨派」!正是因為這次公投的「政黨立場」,打破了平常日本政治意識形態的光譜,過往在各種重大議題上(增稅、修憲等),自民黨常常和維新黨站在一起。因此,這次的公投,無論是過程或結果,都攪亂了原本的政治權力板塊。維新黨的失敗,也使各個在野黨的勢力消長。

橋下失勢、安倍緊張?

這樣的黨派立場分歧,也對這次「橋下失勢」的後果,埋下了變動的因素。在公投前夕,自民黨首相安倍晉三偷偷地訪問關西地區,外界揣測,他是要偷偷和橋下碰面商討這次公投的後續事宜。雖然沒有證據證明,但可以感受到自民黨內以安倍為首的執政派十分焦慮。為什麼安倍明明是自民黨,卻這麼擔心公投失敗?

基本上,這次的大阪公投結果,將會影響未來安倍最重要的政策「安保法制」的推行、也就是要修改憲法九條讓日本重獲「集體自衛權」的走向。

橋下為首的維新黨一直是自民黨在推動修憲議題上固有的盟邦,尤其在西日本地區,維新黨的勢力有助於自民黨政策的鞏固。然而,在這次大阪公投的議題上,由於自民黨內部的大阪地方議員不贊成「大阪都」的構想,但中央政府的自民黨大老們卻曾公開表示贊成大阪都,自民黨內部的「地方vs中央」的矛盾,也為這次的選舉結果埋下變數。

如果橋下贏了公投,聲勢高漲的橋下將會全面協助安倍政權推動「安保法制」政策。反之,如果橋下輸了,維新黨將會「危及存亡之秋」,那麼要不要賭上黨的生命去全力支持安倍,就成了未定之天。

在這點上,大阪和沖繩的狀況有點類似,自民黨政權內部存在著的「地方vs中央」的矛盾。因此,當小小的地方公投並不能用一般日本政治的「對抗公式」來理解時,這個公投的結果,就將左右日本政治的重要未來。也因此有日本學者認為,這次的大阪公投,是安倍政權的「修憲公投實驗」。

為什麼會有六成六超高投票率?

選舉結果的差距如此微小,所以,比起研究「反對」贏了「贊成」的原因,還有一個有趣的重點是總是「政治冷漠」的日本人這次公投為什麼可以有66%這麼高的投票率?不是因為大阪人特愛投票,因為這個數字比大阪近年的首長(60%,2011年)、議會選舉(48%,2015年)都還高。這次公投必定存在其特殊性。試圖歸納其原因如下:

一、「相對多數決」的效應:在這次的公投,依據日本「大都市地域特別区設置法」,並沒有「投票率門檻」的限制。換句話說,只要贊成比反對多一票,就是贊成。這樣的「相對多數決」制度下,如果你是反對者,卻因為各種原因「沒去投票」的話,那麼你等於是投下了贊成票。於是,當天大家會想要排除萬難去投票。

二、議題的本質打破了政黨的意識形態光譜:如同前述,這個「大阪都」的議題已經無關乎政黨的左右標籤,而是關係到居民從小到大的自我認同,大阪市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大阪人總是以其悠久的歷史傳統為傲。這個議題的性質,會讓原本比較不關心政治的人,反而會想出來投票。

筆者身為台北港湖人,「割闌尾」罷免案第三階段的投票率門檻之痛猶在我心,所以,看到66%的超高投票率時,著實嚇了一跳。公投作為公民「直接民主」的最佳實踐,對有著鳥籠公投法、罷免法的台灣而言,日本的公投制度、以及這次大阪公投經驗裡所突破的政治意識型態對立,值得參考。更重要的是,一個看似無關修憲議題的公投結果,卻很可能無形中影響日本未來重大政策的走向,公民投票的威力果真不容小覷。


註一:日本的行政區劃稱為「都、道、府、縣」四個層級,「都」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東京都」、「道」也是大家熟悉的「北海道」。「府」則是台灣人的熱門景點「京都府」、「大阪府」。這些行政區的首長,日本稱為「知事」,相當於台灣的地方縣市長。在日本的「市」則是在「都道府縣」之下,這次公投的主角「大阪市」就是位於現在的「大阪府」正中央。台灣人常去的關西機場在大阪府(圖二淺粉紅色部分)的西南方,而正中央的大阪市則是熱鬧的市區與觀光景點,是造訪日本關西地區的必經交通樞紐。

註二:讀賣電視關於本次公投的政論節目「徹底討論!大阪的形狀」,邀請到橋下徹本人與自民、共產黨反對派議員激辯,內容十分有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