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想】公司升等要考蛋包飯──日本社會的檢定文化

友善列印版本

蛋包飯是常見的日本料理,飯匙豪邁地在金黃柔軟如地毯般的蛋包畫下切口,撥開後冒出的熱氣和著蕃茄醬的香味,粉紅色的米粒探出頭來,端上桌就是一場視覺味覺的饗宴。不過,你有聽過專業化到近乎潔癖的日本,有所謂的「蛋包飯檢定考」(オムライス検定)嗎?

位於日本名古屋的某家食品製造公司,為了提高社員對食品與產品的關心程度,於2010年導入「蛋包飯檢定考」。會選擇蛋包飯為主題,是因為該公司主要產品之一為番茄醬,而要發揮出番茄醬優點的經典料理,莫過於蛋包飯,目前檢定考分為較簡單的三級,與難度提高的二級,三級的考試項目包括與番茄醬和蛋包飯有關的知識以及實際製作蛋包飯,二級則加上提出與蛋包飯相關的專題報告。

該公司的社員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提到,合格者會在名片印上檢定考合格的mark,在跑業務、交換名片時,都能製造話題,和對象拉近距離,無論社內社外都是聊天的「好梗」。而公司計畫今年4月再新增「能夠讓蛋包飯感動人心」的一級檢定,考試內容增加了製作蛋包飯的大型演練,重點是「必須傳達出蛋包飯的魅力」,並且有論文審查。

或許好不好吃、感不感動人心沒有一定標準,但這項考試可不只是玩玩而已,該公司明文規定,以營業部門而言,檢定考試事關社員的人事評價高低,而營業部門以外的社員,若要升格也得取得這項「KPI」,根據統計,營業部門有八成社員通過考試。

把焦點再轉往更西邊的廣島,以製作什錦燒醬汁聞名的另一家公司,則在2006年時建立了「什錦燒師匠制度」(お好み焼士マイスター),分為三種等級,包括「Instructor」(インストラクター)、「Coordinator」(コー ディネータ)和「Meister」(マイスター),考試內容同樣包括筆試與實際操演,亦為在社內升職的條件之一。而取得Meister等級者僅僅只有一位。

以外人來看,蛋包飯檢定考好新奇,但該公司廚藝不精的社員恐怕壓力不小,不過拉到日本社會上,其實也有各種五花八門、卻又沒什麼「實質意義」的檢定考試。如地方觀光性的京都觀光檢定、最喜歡沖繩檢定(沖縄大好き検定)、鎌倉檢定、全國觀光特產檢定等,或者專門學領域的天文宇宙檢定、神社檢定、美術檢定等。

日本社會為什麼那麼喜歡考試?一紙證明,究竟有多大吸引力?日本過去的階級社會,上下流動可說是難如登天,卻也因此造成了單一層級內的激烈競爭,要出人頭地、爭一口氣,首先就得更加精準掌握技術。「役に立つ」,一直是我很喜歡的日本單詞,它指的是能將事情做得好,單看漢字似乎也能解釋──以某種「角色」(役),站得挺、站得直(立),做得純熟,這樣的姿態與氛圍,造就了日本的職人、達人文化。

隨著時代過去,階級被某種程度地剝除,但職人精神不滅,造就了和升學主義平行並存各自發光的兩種路線。這樣的分眾體現在教育上,則出現「專門學校」系統。它與台灣的高職教育有些許差異,並不算正規教育的一種,更接近於專門知識的補習學校,依照學校的方針而定,不過大多以考取相關證照為目標,學校的授課領域,從日本有名的動漫、聲優領域,到攝影、美術、音樂、美容、觀光產業、生物科技、營養學、汽車等,包山包海,外國學生若想就讀,必須在本國念滿12年教育(或者相對應的教育程度),日本籍學生則是高中畢業後即可報考,亦有念完大學教育的學生回過頭來補充專業知識,成為「專門士」。

撇除掉「正經事」,對各司其職、恪守本分的日本人而言,柔和、中庸過兩種路線後的「役に立つ」,幻化成這些「有的沒的」檢定,經過升學主義的手段──考試,獲得有別於學歷的、各種領域的資格──證書。透過相對公平的單一標準,來檢測對該項領域的通曉程度,成為被認證的、有標準可循的達人。如果日本的社會文化可以包容各種領域都有自己的職人、達人存在,也以自身成為某種職人、達人為傲,自然地,會出現蛋包飯或什錦燒檢定,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說穿了,有些檢定僅是相關機構舉辦來擴充財源之用,知名度也參差不齊,也有檢定因為報考人數過少最後無疾而終,大多的檢定更不具實質意義。如美術檢定在官方網站上雖然有提及,欲申請美術相關領域的機構時,拿出檢定合格證書也是一種證明,且參觀相關的美術館博物館時會有優惠價或紀念品,但最主要仍是強調,透過學習與考試,能夠更加享受且有深度地進行美術鑑賞,提高作品的觀察力,是一項為想要成為「成熟的美術鑑賞者」的民眾所設計的檢定。

以筆者而言,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但談到讀書,還是得有些「動力」來逼迫自己用功,透過參加檢定考試,再加上選擇的原本就是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念起書來也特別起勁,也能發掘更多過去未曾注意到的小知識,合格後的那張證書,就算只是自己乾過癮,也成就感十足了,在台灣,要做這麼「不正經」的事,倒還真難找。

然而有時候,「沒意義」的新奇事物,也是人生變有趣的調味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