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黑盒子不能告訴我們的空難原因

友善列印版本

聽聞復興航空GE235墜於基隆河的消息,並隨著時間發展,看到越來越多的死亡數字與事件真相後,我不禁想到這一個有點不可思議的巧合,也許這次復興航空就是要提醒我們台灣社會出了什麼樣的毛病。

是什麼樣的巧合呢?前一天晚上10點,公共電視的紀錄觀點正好播放《80秒殺人事件》,英文片名為Brakeless,由英國BBC、日本NHK與美國PBS等跨國製作,共同探討一個問題,也就是2005年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為什麼會發生。

「JR福知山線」大家可能會感到陌生,其實就是JR寶塚線,是JR西日本的主要營運路線之一,連結著附近地區到大阪的重要通勤路線。而出軌事故,也是發生在通勤時間,10年前的4月25日上午9點18分。在塚口站以南約一公里的彎道區間上,快速行駛的列車前五節車廂突然出軌,前兩節更撞擊上鐵路旁九層樓公寓大樓,造成107人死亡,562人受傷。

這場事故的原因看起來很簡單,就是駕駛超速,可以把它完全歸咎於駕駛個人的人為疏失。不過,事故中受難者的家屬們更想要問的,是為什麼會超速?為什麼要在一個彎道上選擇超速?事後的檢討報告顯示,駕駛是為了趕上80秒的誤點時間,而選擇比平常更快的速度駛入彎道。在紀錄片中,這被稱為一種日本病,走向泡沫經濟的日本,企圖運用高效率維持競爭力,而且對於JR來說,保持盈利更為重要,這不只是賺不賺錢的問題,更表示著日本政府鐵路民營化政策的成敗。

因此,列車的班次越來越密集、停站數越來越多。不過,行駛時間卻沒有改變,甚至越來越快。那減少的時間從哪裡來?乘客上下車的時間只有15秒,只要一有耽擱,就有誤點的可能,駕駛承受更大的壓力,勞動時間也因為班次的密集而越來越長。只要一有失誤,面臨而來的是當眾的斥責、乘客的謾罵。這樣的高效率,是從勞動條件的壓榨中所得來。日本社會這樣的問題,從這一次的列車出軌事故中展現。

回頭看看台灣的航空業,去年在颱風天飛行並不幸墜毀於澎湖的GE222班機,乘客因為班機的延遲而向航空公司抗議,使天候不佳強行起飛,在當時也成為檢討的原因之一。而這次的GE235班機失事,復興航空內部管理的問題又再次浮現,機長超時工作、害怕延誤被罰款的傳言沸沸揚揚,華航的罷工抗爭更反映出勞動環境的不斷惡化,紅眼航班與花花班表成為飛安的隱憂,台灣是不是也面臨了相同的問題?(延伸閱讀:劉美妤:血汗優雅,過勞飛安

這些交通事故像是鏡子一樣,映照出財團們為了效率、競爭力與利益的追求,壓榨勞動條件與乘客安全,造成了這樣「人為」事故的悲劇。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後,JR西日本大幅調整車班與員工訓練方式,而連兩年產生意外的復興航空,除了道歉與賠償外,又能有什麼痛定思痛的改變?

大家想要知道的,是黑盒子以外的事件真相,就像紀錄片中受難者家屬所說的:「鐵路公司只說是司機超速,但為什麼司機要加速開車,我想知道原因,這樣我才能跟兒子解釋 : 事實如此你就認了吧。這是我唯一的心願。」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