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想想】全球肥咖條款啟動,台灣反避稅不能再拖

友善列印版本

由於國際經貿的日益頻繁,各國對資金進出日益開放,使得各種資金在全球快速流通。各國政府若對其國人的各種資產缺乏掌握,並給予合理的稅賦,那不但是主動放棄對此的課稅權利,也將加速國內資本流失。因此目前各國政府越來越積極展開租稅合作來對抗跨國避稅,台灣政府的作為相對消極被動。這不但對誠實在國內納稅人不公平,日後政府與各國進行雙邊或多邊租稅談判時,也將缺乏談判籌碼。

國際組織合作抓跨國避稅

為了解決此跨國問題,OECD與歐洲議會在1988年制定了「租稅相互行政支援公約,Convention on Mutual Administrative Assistance in Tax Matters」,共同合作對抗海外避稅。目前已經有超過60個國家以及10個自治區簽屬此公約,包括G20所有會員國、金磚四國以及許多開發中國家。此公約也加速了各國制定國內租稅法,來進行國際合作。

美國在2010年通過(2014年實施)「肥咖條款,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FATCA)」之後,OECD對此議題更加積極。在2014年10月,前述公約更進一步制定出「多邊有能當局協定,Multilateral Competent Authority Agreement」,目前已有51個國家或自治區簽署。這項協定要求各國政府從2017年開始進行租稅資訊交換,以利各國打擊避稅或逃漏稅。過去被認為是藏匿資金好地方,像是瑞士、開曼與維京群島等,都已經簽署。

全球肥咖條款即將成形

為了使各國提供的租稅資料更標準化,前述公約在2014年11月制定了「與稅務有關財務帳戶自動交換標準,Standard for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nancial Account Information in Tax Matters」。而這些資訊的提報標準,將比照美國肥咖條款所要求的格式。因此目前在國際上,已經出現一股「全球肥咖條款,Global FATCA)」風潮。

此外OECD在2014年,也開始推動「稅基侵蝕與利益轉移(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 BEPS)計劃」,為80個開發中國家提供租稅管理諮詢,來破解各種跨國的避稅手段。例如利用作帳(移轉訂價)方式,把營運利潤留在免稅的境外公司,或虛列利息等費用,用以逃避應有的租稅。

台灣反避稅原地踏步

2013年4月1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完成行政院版「反避稅條款」的審查,原本應該很快完成三讀程序,結果迄今仍無法完成三讀。使得政府遲遲未能針對國人設在海外公司的獲利,進行課稅。雖然民進黨多次要求完成立法,但財政部表示希望在「兩岸租稅協定」簽署後,再完成立法。又因為部分台商擔心兩岸租稅協定,會被中國利用來抓台商的逃漏稅,因此反對政府簽署。因此在各國努力合作反避稅時,台灣還在原地踏步。

雖然我國已經與28個國家簽署租稅協定,但此數量偏低,遠低於韓國80個、新加坡71個、中國99個,連泰國56個也比我們多。此外我國與資金流向較密切的國家,也多未簽署租稅協定,因此無法進行交換資訊。台灣若不急起直追,自外於此全球潮流,未來恐將付出昂貴代價。

皮凱提的全球資本稅

海外避稅一直是各國政府的痛,不但侵蝕稅基,也讓各國政府競相以降低稅負來吸引或留住資金。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惡性競爭,各國政府的稅收萎縮,財政赤字增加,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惡化。近來最受矚目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在其「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一書中,為這種病灶開出的處方是,開徵全球的資本稅。

過去大家認為這難度很高,連皮凱提在書上都說這個想法有點烏托邦。但由於近年來各國社會的矛盾日深,佔領華爾街運動在各地風起雲湧的響應後,使得各國政府開始做出具體回應。而OECD進來的那些突破性做法,讓皮凱提的處方顯得不是那麼遙遠。

結語

已經有熟悉國際租稅的專家指出,我國各種反避稅措施停滯不前,未來可能反而使得我國企業遭受他國不合理查稅。而企業家也應拋開過去思維,不再以免稅天堂來規避稅負,才能降低被追稅及罰金的風險。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