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與自然光影、古往今昔安靜對話的博物館

友善列印版本

《博物館》

「這裡有餐盤, 卻無食慾。

有結婚戒指,然愛情至少已三百年

未獲回報。 

這裡有一把扇子 — 粉紅的臉蛋哪裡去了?

這裡有幾把劍 — 憤怒哪裡去了?

黃昏時分,魯特琴的弦音不再響起。

因為永恆缺貨

一萬件古物在此聚合。」

                ______ Wislawa Szymborska 辛波絲卡的詩句

擘劃九年,法國羅浮宮-朗思分館(Louvre à Lens)已於今年12 月4日聖巴哈日( La fête de St Barbar)在法國北部朗思開幕。何以選擇了12月4 日這天由法國總統歐朗德正式舉行開幕儀式?原因是St Barbar聖巴哈是礦工的聖者主公,選擇此日則用以表示對礦工的敬意,也正因朗思這個小城曾是一個古蘊的煤礦舊城。

我想先大略介紹朗思館的主要展區,其一是「時間廊區」- Galerie du temps /Grand Galerie占地3000平方米,其二為「非常態之展覽廊區」- Galerie d'exposition temporaire占地1800平方米。「時間廊區」主要展示羅浮宮常態作品,其中「玻璃館」- Pavillon de verre,以現代藝術或主題展為基礎,首展以「時間認知」為題。第二個的「展覽廊區」則以國際或地區性的藝術家作品為優先,首展以「文藝復興時期」為題,其中包括了最近才修復完成的大作-達文西的聖安娜 :Sainte-Anne de Vinci。

2003年春季,法國文化部長尚.雅各.艾也共(Jean-Jacques Aillagon) 為推行城鄉藝文交流,而發展此項巴黎羅浮宮移展計畫,此項計畫明確點出一個國家的藝術文化資源,不應只是圍繞在文化階級,或資產特權者周圍,文化資源不應只侷限在首都,即人人皆當有機會親近藝術。這是法國一直努力在做的,落實藝文的美學生活教育。

舉例來說:我所居住的波堤葉城 Poitiers,舉凡學生、失業者或低收入者都可以用極低的價格參觀博物館,或聆聽一場昂貴的古典歌劇、現代舞台劇或演唱會,只需要出示學生證明或收入證明,辦理一張《文化卡》,如此一來,可以使人們在生活中真切感受到藝術文化之美好,真正地緩慢地與「美」對話。

從十二月開幕日至2013年年底,「時間廊區」和「玻璃館」二區完全免費開放給民眾參觀,僅「展覽廊區」收費,門票為九歐元 (約350台幣)。

此計畫耗資1億5千萬歐元,其中8千8百萬歐元由法北.巴得.迦萊地區負擔,每年的行政預算約1百50萬歐元。出任羅浮宮朗思館的館長是年僅三十七歲的藝術史學家,德克鐸.札維也。

這項計畫與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博物館有些相似的企圖心,古根漢博物館在美國建築師蓋瑞(Frank Gehry)的後現代建築底下,發展出建築界的一項奇蹟,畢爾包也是一個曾經繁華,爾後歿落的鐵礦老城,因博物館、因藝術而重新受到重視,終於新生。

值得一提的是,羅浮宮-朗思分館的建築風格有些類似法瑞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的現代建築。然而,它其實是由日本薩那建築事務所Sanaa (Sejima And Nishizawa And Associates) 所設計的,它以金屬、玻璃、混凝土、鋁結構的建材打造而成的環境建築物,呈現以極簡低調的冷白色系、在偌大開放的展覽空間,並少有牆垣隔板,在博物館裡參觀時將無所界限,參觀者可以無須拘謹地翻閱觀賞作品,這裡的展品揉雜了古今作品,250 件藝術史上的藝術品、雕像、畫作寬敞地展示在3000平方米的地面一樓。從法國、意大利、伊斯蘭、至美索不達米亞文化… 橫越了文化年代,交錯了古往今昔,此館的展示空間是巴黎總館永遠無法到達的夢境。

朗思館位於法國北區的舊礦城 Lens (朗思),此礦區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之一。該博物館坐落于洛斯.高艾爾舊礦區附近,毗鄰兩公頃的森林綠地,朗思館的建築設計與綠意光影、夕陽餘暉恰好成為一幅美麗千變的藝術作品,不得不令人發出一聲:「美啊!」

羅浮朗思館 (Louvre à Lens):它將使原本資源貧乏困窮的老礦城,人數稀少、工人階級為主的法北城市,盪漾出亙古的美,同時,藝文的觀光取向將為此區帶來新的就業機會,是以,羅浮宮朗思館不只是一個博物館,它更是一份革新。

◎羅浮朗思館

http://www.louvrelens.fr/home_page.html

◎照片出處 :  Musée Louvre à Lens(France)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