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林濁水前輩「年輕世代的自然獨」:台獨是回歸真實歷史後的必然

友善列印版本

拜讀林濁水先生於2014年7月25日作品〈年輕世代的自然獨〉後,本人想要從歷史的角度探討為何台獨傾向是台灣的自然,而「統一」或是「不獨」則純粹是外力干涉的短期現象。

今天我們在談到「國家」和「國家認同」時,我們談到的是「民族國家」(Nation-State)這個概念──把一個國家視為文化、民族統一的獨立政治實體。例如說不論漢滿蒙回藏人都是中國人,或是不論紐約州人、德州人、夏威夷人都是美國人的概念,但是這種概念其實源自於156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合約。在16世紀前,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沒有明確的國界定義,不論是王國或帝國,大或是小,只是不同部落或不同勢力範圍鬆散的結合體,而所謂的「文化中心」基本上就是拳頭大到可以統治不同勢力的團體而已。

在民族國家的概念形成後, 因為拿現代的眼光去衡量古代是所有人類的天性 (例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實際上是描寫元末明初的局面,或者狄更斯的雙城記裡的巴黎,描述的其實是工業革命時期倫敦碰到的困境),所以許多現代國家就會順便把16世紀前的歷史也全部算進民族歷史裡,於是造成許多 「數千年傳承」的「悠久文明」。這不是只有中國人才會犯的錯誤,今天的埃及也把古埃及王國算進埃及歷史裡,然後號稱五千年歷史;伊朗革命前的巴勒維王室,還曾經大肆慶祝波斯建國2500周年。

因為民族國家概念是西方的產物,所以中國的民族國家概念形成得很晚,追溯到最早也只能追溯到第一次中日(甲午)戰爭後。現代意義的中國和中國文化,在20世紀前並不存在,各朝代或獨立王國的形成純粹是武力爭鬥的結果。所謂的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一種拿現代民族國家眼光去看中國歷史產生的幻覺,事實上亞洲各地區歷史上從來不曾強烈有過同在一個屋簷下的概念,而且各地區一有機會就會尋求脫離中央。歷史上,廣東、甘肅和四川地區都脫離過數次。19世紀末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東南各省做的事情並非團結一致捍衛清帝國,而是搞了個東南互保條約,撇清自己和北京方面的關係。

「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概念在蔣介石掌握中國權力後才漸漸成為主流,但是東突厥斯坦(新疆),圖博(西藏)和台灣卻不在當時蔣介石的控制範圍之內,所以這三地區理所當然不存在中華民族國家的概念。

台灣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是1949年國民黨敗逃來台之後帶來的玩意。要普及一種民族國家認同,需要強而有力的政府宣傳和與在地深厚的文化交流,而且還不一定會成功。國民黨的銷售品是一個僅有數十年耕耘的中華民族主義,而且面對的台灣並非一片白紙,而是已經建立起一定程度日本國家認同的台灣,因此國民黨推展中華民族認同事倍功半,必須靠長期的高壓統治和思想教育才能稍有成果。國民黨沒有機會像日本強力統治台灣四五十年,而且還要受到美國干預。一旦國民黨高壓統治結束,台灣重返原本的歷史軌道上,自然會回到國民黨到來之前的位置──一個獨立於中華民族之外且具有親日傾向的民族。套句中國人常掛在嘴邊的話,這是歷史大勢所趨;而這也就是林濁水先生所謂的「自然獨」。

但是也正因為台灣年輕人的「自然獨」是站在歷史的一邊,策略上來說,在台灣一小撮想要推動中華文化認同甚至化獨漸統的人只有三條路:重新回到一黨專政時代然後實施中華民族思想教育;被台灣獨立的潮流同化;或是援引外力.

賴清德市長曾經提到,中國國民黨的唯一出路是轉型成台灣國民黨,本人並不認為這是國民黨唯一的出路,但是這卻是台灣人民必須壓迫國民黨朝向的方向。如果國民黨無法被台獨潮流同化,現實又是無法發動政變回到一黨專制時期,國民黨唯一的合理選擇就會是嘗試引進中國經濟、政治、甚至軍事的力量,以延續其核心信仰和民族認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