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台灣的慢船】內閣制、朱立倫,都是需要被壓抑的衝動

友善列印版本

九合一大選之後,有關憲改的討論,特別是半總統制轉換為內閣制的呼聲甚囂塵上,同一時間,低空過關的新北市長朱立倫,一陣琢磨之後終於浮出水面宣佈角逐國民黨黨主席,算是正式接下泛藍新共主的位置,而且神奇的呼應內閣制,突然間站在大家習慣的國民黨光譜另一端。剎那間台灣政壇似乎充滿著新氣象,轉眼間就要朝新世紀奔去。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有關內閣制和朱立倫的遐想,是過份的衝動,還是真實的謊言,還是兩者皆有?

憲政改革並不是新話題,近年來失能、淪為橡皮圖章的立法院加上專制巨大、表現低迷的行政體系,讓人對現存的政府體系絕望,任誰也會認為這部憲法有毛病,再加上今年太陽花學運的刺激,進而由國民黨九合一大敗觸發,難得一見的「憲政時刻」確實隱然浮現,想嘗試內閣制或許算是蠻自然的反應。然而,我們已經把所有問題都想清楚了嗎?

有人說,儘管修憲經常被公民團體和學者談論,但它必須通過立法院和公投的高門檻,所以只要從政治人物口中冒出來,十之八九是假議題。可惜的是,即使我們姑且天真的相信此波憲改呼聲,從一個平凡國民的角度來看也會發現,此刻的內閣制討論幾乎薄弱得像是一夜情的衝動。

首先,內閣制/半總統制的選擇只是憲改的一環。我們該思考的,或許是先討論出當前憲法的缺點,然後再匡列憲改範圍,進而訂定時程;而非東射一箭,西放一槍的急就章。別的不說,光是憲改範疇,大概就是吵不完的話題。

即使將範圍縮小到內閣制/半總統制的選擇,我們都不能忽略,憲法是國家與人民的契約,也是國民集體意志的展現。當上一代政治人物花了漫長時間向民眾宣揚總統直選之必要與正義,經過20年實踐後,自應花上至少相同的時間對國民說明,為什麼有必要轉換為內閣制,而不是朝野各政黨都覺得該換,就捲起袖子開幹了。今天說選總統就選總統,明天說改選總理就選總理,政治人物與政黨開口閉口的人民,到哪裡去了?

以一定時間進行國民諮詢,同時進行廣泛的政治討論,檢討、釐清目標與範圍,是必要的;這段時間既不能過長而成為政黨以拖待變的藉口,也不能短到將憲改當作「今天賣火鍋,隔天開店就改賣3C產品」的胡搞。信口亂拋片段的主張和議題,是不負責任,更是對人民的背叛。

是不是該想一想轉換內閣制之前的基礎建設──聯立制與並立制以及政黨門檻的選擇與調整?國會席次的調整?選區是否應該重畫?台灣的國會文化夠紮實嗎?政黨法健全嗎?政黨之間的不公平競爭,消除了嗎?

是不是該想一想台灣國民在民主化迄今所培養而建立出的政治偏好?難道台灣人一貫信仰強人政治,喜歡一切都丟給政府處理,隱約透露出對於大政府的喜好,能夠在一兩年之內改變嗎?以總統制領銜所散發出來的主權意涵,未來要被什麼東西取代?

是不是該想一想,如果不理會這些基礎建設就匆忙上路的結果,是否將促使檯面上的五府千歲級政治人物得以搶入國會,延長其政治生命和勢力, 進而加強派閥政治影響力,造成大家最不希望見到的結果?

馬政府的無能與蠻橫,凸顯了當前這部憲法的荒謬,致使沒有人會反對憲改的正當性,究竟要怎麼改則見仁見智,但最差的作法,就是目前似乎即將出現的「眾人喊燒,先作再說」的作法。這股不見條理的憲改/內閣制暴衝力量,必須要有理性的克制。

相同的,對於國民黨大敗後被迫站到第一線的朱立倫,也必須持保留態度,觀其言聽其行。

我們必須要了解,朱之所以被視為政壇新星的特殊原因,除了學歷形象佳的「馬英九2.0」現象之外,他的身上結合外省、本省和客家源流,如果當選總統,將會是第一個在台灣出生的國民黨直系總統(李登輝不算)。這樣子的人,或許將擺脫馬英九與國民黨前人的大一統思想,加上朱立倫藍綠都交往,因此部份綠營支持者湧現期待。

換言之,不但是國民黨人對朱寄予厚望,傳統的綠營支持者,對他的「惡感」亦不強。這份遐想的危險在於,第一,53歲的朱立倫雖然已是政壇老鳥,但政績委實乏善可陳。他從來未曾被視為改革派人物,與其說他作了什麼,不如檢驗他不作什麼以避免惹出站在浪頭上的爭議,他更未曾展現出什麼樣縱橫捭闔、運籌帷幄的過人政治能力;第二,千萬別忘了,就國民黨政治人物而言,眾人當時對馬英九和江宜樺的期待,不會小於朱立倫,結果呢?第三,有許多人堅信朱立倫尚未放棄競逐2016大位的夢想,反正說幾百次不選,還是可以選的。

朱立倫勉強守住新北市,只贏24,000票的結果,對他自吹自擂的政績是百分之百的打臉,戰後檢討應該是過大於功。2016之夢行將遠去之際,站上國民黨黨主席這個位置,不得不然。平心而論,這也為他製造出一個敗部復活的機會,前提是他必須在馬英九的雲端監控之下與吳敦義的虎視耽耽之間,用現在國民黨員最喜歡用的名詞「大破大立」,帶領國民黨作出徹頭徹尾的改變。

只不過,方才宣布參選的朱立倫,對國民黨的改革幾乎絕口不提,對於處理黨產的質問,僅僅以「該還就還,重點是黨的財務透明公開」一筆帶過,反而是丟出了內閣制議題,同時要民進黨「不要緊張」,不會影響到2016總統大選,這種對己身要務視而不見,反倒提前展開對外政治作戰的姿態,已經開始扣分了。

所以,無論我們再怎麼願意給朱立倫一個善意的解讀(benefit of the doubt),他的過去並沒有方我們帶來任何信心,他的現在缺乏應該有的格局,令人失望,至於他的未來,看起來優先順序會是他自己、朱團隊,然後才是國民黨,不會有你,也不會有我。對朱立倫的衝動和遐想,請暫時壓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