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無間地獄的「直球」?台灣棒球的決戰時刻

友善列印版本

近日棒壇紛擾,圍繞在一位台灣球迷熟悉的投手。我一再想起主播徐展元於五年前《大學生了沒》中的一番話:

「那些打放水球的球員,都應該下19層無間地獄去,而且在他們這輩子,停止呼吸前的那一刻,最後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棒球場上放水。」

想起那位逐漸被遺忘的投手,正用他僅存的棒球生命,在無間地獄裡投出震驚世界棒壇的直球,他對決的,不單是另外一片天空,更是棒壇禁忌的問題。

曹錦輝,這位曾加盟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天才選手,近日傳出以時速近150公里(約93mph)直球,優異的運動表現,先後獲得小聯盟(MiLB)與澳洲棒球聯盟(ABL) 青睞,並與阿德萊德鯊魚(Adelaide Bite)簽約,尋求重返美國大聯盟春訓的機會。看似獲得每位運動員夢寐以求的「第二春(second chance)」。然而,現實不得不檢視,這得來不易的「第二春」是否夠純?接踵而來的報導,曹錦輝效應再次席捲台灣棒壇。但這次不是背負著台灣之光,而是假球疑雲的眾矢之的與道德辯論。

曹錦輝於2009年捲入黑象事件後,雖於2010年間獲得不起訴處分,卻因中華職棒大聯盟高道德標準,逐漸淡出台灣職棒圈。純就起訴書內容,檢方確實難以提出曹錦輝放水的證據,口頭上承諾答應的兩場也相繼以颱風、球員不足之由延後、婉拒。但接受組頭數次性招待,甚至,曾詢問打假球、下注賭球的價碼之事項。法律作為最低道德標準的判準,實在無法斷定球員的黑與白。

無論如何,曹錦輝是否「真的」打放水球已不是重點。他對品行的放水,無庸置疑的替自己蒙上一層灰,對台灣棒球造成傷害已成事實。有多少球迷對台灣職業棒球失去信心?職業棒球自1990年以降,發生五次大規模簽賭放水事件已然是運動奇觀。一路走來,篳路藍縷,還禁得起多少內部環境的懈怠與外部環境的挑戰?

如今,真實的灰姑娘情節發生,或許要恭喜他。若真能挑戰大聯盟成功,改編成電影,必定會是勵志的好題材。如1919年大聯盟黑襪事件,而後成為《夢幻成真》(Field of Dreams,1990)片中的元素,球員亡魂透過主角彌補遺憾而得到救贖;《十全大補男》(The replacements,2000),一批替補球員如何珍惜著運動員的第二春;改編Pete Rose的《安打先生》(Mr. 3000,2004),從自私到無私精神的轉變,都是令人動情的經典電影。

但現實並非如此,我們只能活在當下,不用奢望未來台灣棒球能否繼續屹立不倒。這場道德對決,絕對不是像《球來就打》(Viva Baseball,2012),主角毀掉自己的肩膀,最後到菜市場就能得到原諒。

米果於《那些因雨延賽的九局下……》說道:「真相是什麼?誰背叛了誰?誰必須背負那樣的罪?或誰能證明誰沒有犯錯,不應該被懲罰?或即使有遲來的正義這種事情,也敗在職業球界永不錄用的默契…」

曹錦輝旅外已成事實,既是體制受害者也是加害人的他,該如何面對每一次的道德對決,是他人生永遠的課業,而我們要面對的對決,不正是改變台灣棒球體制的決戰時刻嗎?「如果怕三振,就不敢揮棒」,那台灣棒球永遠不會好,一次次學習如何當球迷、打擊者、守備員,這場比賽才精采可期。否則,拍拍電影,大哭一場,出了戲院,才驚覺台灣棒球已不復存在,剩下僅是斷言殘片的勵志故事,不勝唏噓。

這顆從無間地獄投出的直球,無疑是對台灣棒球的一顆試金球,誰要接下這顆沉重的直球?誰要回應這顆直球所代表的意義?面對永無止盡的道德論戰,球迷無力也無奈,老倚靠政府復興更是徒然無功。那些曾懷抱著棒球夢的人,滿心期盼台灣棒球能夠順遂,卻無所作為。如今,曹錦輝的直球正是這場對決的張力起點。重新反思台灣過去棒球簽賭事件發生的緣由;重新思考棒球教育所潛藏的不公與狹隘;重新描繪屬於台灣棒球未來的藍圖願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