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想想】地方派系動向與中國直接進場後「代理人模式」下的中國因素與地方政治變局

友善列印版本

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的空前大勝,讓許多人士看見2016年總統選舉再度政黨輪替的曙光,縣市執政版圖一舉全綠,也使以往仰賴地方派系綁樁、動員的國民黨選戰徹底失靈,而憑藉國民黨作為代理人而自信已經成功支配台灣的中國政權,此時的錯愕與危機感更是可想而知。

本篇最大的問題意識,將在於探討2000年後中國政權與國民黨建立的「代理人模式」支配手法,如何造成國民黨地方基盤削弱的結果;以及進一步討論當大環境「中國經濟機會牌」亦相對失效後,中國對台統戰工作將會如何調整於從地方基層的全面買收,以建立穩固而直接的支配關係以重新建立新支配關係的策略,進而,對此現在進行式提出預警與防禦之道。

國民黨在地方組織動員能力劇烈崩盤有兩項關鍵因素,其一在於2008年馬上任以後,肇因於馬的中央菁英體系出身以及長期與地方派系的不信任關係,導致國民黨與地方派系呈現控制遠離的趨勢。

再來一點更主要的原因,在於2000年代「中國因素」的進入,中國政府與國民黨結成的「代理人模式」,直接改變了國民黨內的權力機制與政治過程:國民黨的地方治理,由過去的恩庇侍從體係中利益導向式的資源分配與雨露均霑,在中國因素進入後轉變為朝向權力與資源支配雙雙朝向中國政治紅利代理人的霸權地位爭奪,這種黨內中國代理人爭奪、勝者全拿的政治過程,導致國民黨出現權力加速集中現象(很明顯這個模式的最大獲利者即是所謂的四大家族),卻也更加速了國民黨與地方派系的連結鬆脫。

但地方派系是否裂解以及到底呈現多少程度的裂解就是非常大的疑問,一個例證是例如台中紅派的選擇,在此次地方選舉採取消極不合作讓國民黨嚐到慘敗的苦果,藉以換取日後脅迫黨必須重新建立合作與利益關係的籌碼。

另一個更直接的危機,則是中國必然已經深刻意識到「國民黨代理人模式」的失靈危機,而這個所謂「後代理人模式時代」裡,將全力加速直接買收與支配台灣地方派系的力度與速度。作為正在進行式的,除了中國已經直接掌握的台商組織力量、部分外籍配偶也已經在中國政志工做的滲透下進行特定組織之外,更不用說統促黨等各種小型代理人在台灣各地方進行的細膩組織工作。

最值得警戒而且有必要透過國會監督而採取緊急立場的,筆者有必要特別提醒二點:

第一,中國官方各級人士必然會加速來台進行各種層次名為訪問與交流的政治買收工作,針對於此,中國官方人士來台交流所得進行的事項必須制定具體規範,不能放縱國家安全在此存有破綻。

第二,更嚴重的是,今日中囯事實上已經有官方機構長期駐台、由中國官員在台灣地方各階層系統進行直接的政治買收工作:根據中國國營媒體香港通訊社2010年5月6日報導載明,「大陸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正式在台設立,是兩岸60年來首度有官方背景的駐台組織,而該駐台組織在台所進行的工作,則可由搜尋中國媒體中評社一連串的報導得知一連串的在台灣地方以建立兩岸觀光產業合作之名所達成的「工作成果」。然而,「大陸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此一中囯官方組織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網站《外國駐台單位》的列表中竟然完全沒有列出,而弔詭的在台灣媒體尚未曝光的情形下,此一實質上毋寧是「中聯辦Beta版」的中國官方駐台機構的存在,是否是政府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除了該組織之外,中囯今日就竟依據何種兩岸協議實際派駐多少官方人員駐台,更必須要求立刻掌握。我們要問的是,中國官員駐台是否有特定法律依據,該「大陸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若是依據「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則該份協議是否可以作為中國官方人士駐台的授權依據?有無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授權界限都是重大法律疑義。又退萬步言,在現狀中國官員已經駐台的情況下,關於外國人士、特別是外國政府外交人員(特別是中國官方人士)在台灣之一切行動是否即可以完全不受任何規範拘束、甚至包含特定政治工作?此點若不由國會進行全面的檢討與監督,則必將會成為極大的國家安全漏洞。

在作為舊代理人的國民黨弱化以成定局的情況下,中國勢必會更積極進行對台工作的調整與重新布局,而又在大環境「中國機會概念股」可能在台灣選舉逐漸失靈的現實下,檢討如何加速對台灣地方各階層組織系統進行實質的支配,而快速銜接國民黨在地方支配實力弱化後的缺口、透過經濟利益買收而直接取得支配台灣地方政治的實力,或至少迅速打造有有能力牽制任何執政政黨兩岸關係政策的政治力量,必然是今後中國政府對台政治工作的重大議程。

切莫忘記,阻絕台灣民主朝向「逆北京方向」的發展,在國民黨於大選遭到台灣民意徹底否定之後,對中國政府而言已經是迫在眉睫的政治議程,因為這把火已由台灣燒向香港必也終究燒向中國內部。北京將斷然調整與國民黨權貴家族建立「代理人模式」的失敗路線,悄然在台灣地方布建更全面性的直接支配體系──這場無聲的民主守護之戰,已經在台灣各地悄悄開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