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台灣人觀察台北市長選舉辯論

友善列印版本

人品及適合度、社會階層向上流動,以及對人的同理心。這些是除了口頭承諾的選舉語言─比如說創造就業機會和增加退休公教人員年金政見─以及所謂人民與權貴之類的抽象修辭之外,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和連勝文在11月7日全國轉播電視辯論會裡,向選民展露出來的個人特質和信念。

這個辯論會提供了台灣全島的民眾,以及海外的台灣人近距離了解和評估兩位候選人理念的機會。在這個辯論的場合,兩位候選人向選民傳達他們的理念,爭取選民支持政見,同時顯露出強烈不同的意識形態及人格特質 。

其中,人品及適合度 (Character and Fitness,原本是美國法學院的衡量入學,律師協會衡量可否執業律師的標準) 這一個標準,可由言語行為是否合乎道德來作檢驗。可以用來觀察衡量一個候選人當選前後的品行言行一致性,來預測他會不會兌現競選承諾。社會階層可否向上流動,則是這個社會是否提供成員足夠條件,可以使人民透過教育及努力來改善生涯的機會追求成功。最後,同理心是指這個候選人是否可以設身處地為你著想,或是否了解你過著單純的生活的痛苦和快樂。以上這些人格特質對台灣人來說體會深刻;不管是否住在台北市,皆很能夠感同身受。

再過兩周台北市民就可以行使投票權,來決定自己未來四年的市長,展開民主的新頁,除非柯文哲陣營所警告的以下變數成為事實。這些可能的變數,比如說連勝文陣營,他所屬的國民黨,甚至他的支持者用來扭轉改變選情的一些策略奏效。本文分析台僑觀察這場辯論的意義,它傳達了些什麼,著重於這兩位候選人在辯論中所說的跟他們之前所表現的是否一致;以及接下來要注意什麼,在剩下來的兩周時間到投票前,如何來減少不確定的因素。

一、人品及適合度  

人品以及適合程度,與這個人的行為是否道德有關。當這個人說法虛偽,或是遇到事情不能全盤說出真相,這個候選人的正直及合適性會被質疑。

在這場辯論裡,連勝文指控對手柯文哲至少三項人品以及適合度的指控,包括MG149帳目不清,牽涉在中國的器官買賣,以及言談涉及性別歧視。柯文哲的回應做法則是直接面對指控,澄清說上級部門有來調查帳務並沒有發現帳目不清,器官買賣報導不實,以及會改正,接受再教育來多認識性別平等議題。這樣的處理方式,與他選舉政見所標榜的透明化及公正司法是一致的。

相對之下,連勝文和他家人長久以來經常被詬病公私不明,沒有迴避利益,(比如說利用假農民身分購買農地,變更地目後炒地皮謀取暴利),並且經常和對他不利的言行做切割。這些行為相當程度地反應在這次辯論中。

這次辯論裏,連勝文充分展現了他喜歡抄捷徑的做法。比如說,他先與受邀的三個民間團體套招,三個團體對他提出簡單的問題,充滿讚美;但是對柯文哲提出困難的問題,並且嚴格批評。其中一個民間團體代表的台大教授還事先給他要問的問題。這樣的做法違反了公平公正的原則,基本上和他與其家族長期以來被詬病的公私不明,沒有迴避利益的做法互相吻合。

除了辯論之外,連勝文以及連團隊的品格以及合適度經常被社會大眾關注檢驗。辯論以前,他的辦公室發言人蔡正元透過沒有揭露的管道,以不正當的方式公布柯文哲未來的顧問名單。除外,連勝文也對外支吾其詞關於他太太擁有加拿大國際身分的事,至今無法提出有效申請文件的證明以及案號。雖然台灣的法律承認雙重國籍,並沒有明定規範候選人配偶雙重國籍的身分,但是候選人公然對公眾說謊,道德上會被社會質疑。連勝文本人以及他的團隊受到令人質疑的做法,使人強烈懷疑他的人品和適合度。

二、向上流動的機會 

改善生活的機會,比如說利用接受教育和醫療,在資本化的社會,例如在台北市特別重要。不幸的是,現行社會階層「向上流動」仍然流於競選口號的階段。前台北市長馬英九(現任總統)和現任市長郝龍斌都是接受父蔭,來自有權或有勢力的家庭,升學或就業沒有遭受太大的困難。 加上連這一個可能只會延續這種趨勢,助長這一惡性循環。

由於出身於不同的背景成長和處理事業的過程,柯文哲和連勝文在面對迎面社會階層有不同認知,對社會流動的問題建議採取非常不同的方法。柯文哲建議對社會階層可以透過努力和教育資源的重新分配來改善。 柯承認改善社會階層可以改變人生的機會,而後者可以通過後天改進,例如用努力工作和教育來做改善。 他把從自己和妻子,都是成長於小學教師家庭的例子。 他們辛苦藉著完成教育,並透過艱苦努力在事業上醫學職業生涯中完成一番的成就。 曾經歷經困難,可能激發了柯文哲的關注社會的流動性問題,如資源的公平分配和多元社會的重要。

柯文哲的價值觀似乎也反映在他的言行具有相對一致性。他的競選活動承諾高誠信和道德標準,而且似乎願意接受批評和公開的意見來進行改進。他的競選政見,包括了參與式治理,獎勵提高透明度和公眾的意見。柯也重視世代之間的正義,正視兒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之間的相對權利義務,公平和正義的觀念,避免過度借貸,將債務留後代。

相反的,連勝文在辯論中所提出的觀點,與柯呈現直接且鮮明的對比。 連勝文似乎覺得,這個世界不是單獨只有社會階級制度的問題,其他相關的包含商業和退休人員救濟的問題,也相對重要。連聲稱,社會階級本來就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他認為,類似問題可通過選擇性的額外補貼,例如支付分配給退休公務人員以及失業救濟金(例如,他主張為北市公務員提出年終慰問金多付出2.5萬,以及付失業金救濟金每人6000元)。雖然這個競選承諾帶來驚人巨大的財務負擔,必須用舉債或沒有列出具體的財務來源。以他生長背景出身的想法,似乎很多事情,如果不是所有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用金錢來解決。

三、同理心

有同理心的候選人,通常可以比較接近選民的想法。柯文哲來自於一個普通的家庭,或許受到他的職業生涯看診的影響,比較會同情廣大的市民,可能比較重視平等和普及的教育資源和醫療服務。他提出參與式治理和對多元社會的承諾與善意,作出真誠努力,提出與人民共治的觀念,這也是反映了他的職業生涯和人生經歷。

他的共同治理的理念也延伸到慶祝社會的多元性。 例如,他與另類的生活方式者(如同性戀LGBT社區)對話。 他願意支持修訂民法修法,重新定義家庭和配偶享受福利。 對照上,連勝文不是很能接受LGBT社區。 他反對同性戀的歧視,同時拒絕會見同性戀權益團體。 在辯論中,他倒是有做口頭的承諾來幫助殘疾人社區,以提高就業前景。

另一方面,連勝文的強項是結交有權勢的朋友當生意夥伴,而這些人通常保持著與國民黨長期的傳統關係,以從中獲益。這種靠利害關係交朋友的方式,有時會以脅迫的方式來處理關係的結束。比如說,他會揚言說如果他沒有當選,就會經濟衰退,失業上揚;如果大多數台北市民不選擇他,這個社會和政治甚至搭乘捷運就會不安全 。

總體而言,柯文哲和連勝文對人格以及適任性,幫助社會向上流動,保持同理心有非常鮮明立場。柯及其夫人以其30年來公立醫院服務教學的經驗,似乎提供大部份通過這幾項測試的證明。他所表現出來的謙虛的生活態度,腳踏實地,對他自己支持的競選政見他在選前就努力實現(比如說,他的競選低預算,環保概念不做大幅廣告,沒有電視廣告的承諾,他宣布停止捐款當經費達到法定上限時); 而連勝文表現出一種與世隔絕,享有權貴,無法了解普羅百姓的生活狀態,動輒威脅選民面臨脅迫下投票,並不得不訴諸不同的角色扮演或民間短期居留,以彌補自己經歷不足在普通人的生活。

六個不確定的因素

目前看來,柯似乎在辯論中佔了上風,但他也戒慎恐懼地警告國民黨可能在最後兩週反撲。 以下歸納需要密切注意的六個不確定因素,這六個介入因素可能包含:

一、來自台灣內部來的恐嚇:馬政府威脅如台灣不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或海峽兩岸貿易協議(CSSTA)會造成經濟衰退,由於不參與或競爭力喪失造成的損失。恐嚇戰術是用最近簽署的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為例,聲稱台灣將由於價格高的產品失去競爭力。 然而,政府的警告與有些研究結果對FTA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的結果相左,文獻對此簽署之後的影響力未有定論。

二、從中國來的恐嚇策略:如來自中國外部勢力的干預,加上國民黨警告的和平與穩定。 雖然歷史證明,來自中國的威脅策略可能會適得其反。例如前總統李登輝於1996年在中國通過發射導彈的威脅下當選;2000年,儘管中國外交部長威脅台灣選錯領導人會造成嚴重後果,陳水扁仍然當選。這個得到的教訓是:台灣人投票行為自主,不受威脅。

三、來自國外的恐嚇手段:有些來自國外的勢力喜歡利用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從中牟利。在過去的選舉中,有些代表美國來告誡選舉某個人的「後果」的人,有些是有效的。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包道格(現任職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在2008、2012 年兩次總統大選來台觀察選舉,並警告台灣避免選舉選出造成「社會不穩定」的人來「挑釁」中國,這種危言聳聽令人遺憾,且對不起世界民主。這樣一個不受歡迎的國際人士如果選前再來影響選舉,應該受到選罷法的約束。

四、選舉違法行為:國民黨綿密的基層網絡,在台灣選舉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有時涉入買票和作票違法行為。 部隊、退伍軍人、公務員和入台籍的中國大陸新娘,是他們當中的主要支持來源,或控制操作的對象。最近還有疑似賄選的政策,包括為退休公務員提高年金的宣示,以及購買大量的折扣機票飛台商回台支持其提名候選人。

五、選民的投票率: 最後,根據分析人士的預測,如果選舉當天投票率低,可能對柯有利;如果選民投票率高,對連勝文有利。

六、再一場辯論會?考慮「謝謝,再聯絡」:鑑於上述所有不確定因素,柯陣營要非常謹慎,權衡利弊才答應和連戰的另一場辯論。 這個時候,減少失誤可能比什麼突襲策略都來得重要。

海外台灣人可以如何幫助

許多旅居海外、關心台灣民主的台僑,仍擁有有效的台灣戶籍以及選舉權。居住在海外的台灣人可以在這次選舉中發揮決定作用。你可以幫助維護自由和民主的普世價值,並避免國際人士的干預。您可以選擇飛回台灣行使投票權(我認識多位台僑及留學生都已訂好全價的機票,準備選舉時回來);可以加入國際社會觀察選舉;可以發讀者投書給報刊編輯,並與國際媒體討論為何支持台灣。可以和僑居當地的民意代表官員討論,保護台灣民主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意義。也可以組織台灣人社區集會,以提高理解認知。

11月29日即將舉行的九合一選舉,將是台灣近來最大的選舉,也是台灣民主史上的大事。 它測試我們公民社會的成熟度,對高道德標準的測試,也測驗人民抵抗威脅誘惑的能力。請慎選一個可以用心去理解普通人想法,通過品格和適合度的考驗,可以改善社會階層流動的候選人。這也許是場關於還政於民的選擇,99% vs. 1%的差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