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台語片】台片次文化中國風

友善列印版本

今年金馬獎入圍名單照例是濃濃中國風,最佳影片入圍五部作品,中國片佔其四,講日語的《KANO》孤立其「中」,可能真是「不要想著贏」,但做為唯一的台片代表,也有相當「不能輸」的壓力吧。

除了原廠中國風,台灣在地的次文化中國風,也由鈕承澤導演的台片《軍中樂園》代表,獲六項入圍,中國演員陳建斌入圍最佳男配角,飾演少小離鄉、隔海思親的老士官長,是全片聚焦所在,時代悲劇下的外省老兵,和阮經天飾演的男主角父子般的心靈聯結,投射出巨大的情感能量,反映出外省第二代(由取名「保台」推知)對上一代的情感認同歸向,中國原鄉情懷的在地延續,是《軍中樂園》的核心精神。

有影評人比較《軍中樂園》和《等一個人咖啡》的票房,說前者遠不如一部言情片,反映一般年輕觀眾視野狹隘,對近代史沒有興趣云云,這話真是言重了,《軍中樂園》的中國內戰歷史背景,就注定其在台灣相對小眾的認同格局,這和歷不歷史沒有關係,更和視野狹不狹隘扯不上邊,反而是源於網路小說的《等一個人咖啡》擁有台灣開放社會的文藝發展脈絡,能夠鼓盪觀影熱情並不是偶然。《軍中樂園》是部佳片,但難掩中國風情懷次文化的局限。

曾拿下金馬影帝的阮經天,經歷成長儀式的角色在《軍中樂園》表現出色,但在老士官長的突出表現下,一般評語說保台矮了一截,對飾演士官長鍾愛的831侍應生的陳意涵,更有不少負評,她和另一位飾演侍應生的中國演員萬茜雙雙入圍最佳女配角,有論者頗不以為然。

其實,陳意涵演出的,較諸萬茜出汙泥而不染的聖潔女神形象,是複雜許多的角色,被安排的許多壞心眼行徑,如挑撥保台和女神之間的兩小無猜(問保台說為何要和殺人犯在一起),保台也斥責她玩弄士官長的的感情等等。

然而,陳意涵演出的,是全片足以和士官長並列甚且猶有過之的深刻心酸悲戚的角色,慘死的結局見證其根本的底層弱勢位置,在說出「你們這些外省仔,一輩子都回不去啦」的真話後,立刻遭到索命。

不是外省仔,也都回不去了。

《軍中樂園》的中國風餘韻,和鈕承澤導演30多年前演出的眷村電影《小畢的故事》(1983)一脈相承。阮經天在《軍中樂園》裡經歷成長儀式的角色,讓人想起當年鈕導以《小畢的故事》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演的也是少年的成長過程。同一年,孫越主演《搭錯車》成為「老芋仔」影帝,隔年再以眷村電影《老莫的第二個春天》裡的外省退伍老兵角色入圍最佳男主角。

台片「中國風」,以眷村電影為其大者。眷村電影做為台灣新(浪潮)電影的領導品牌,且待下文續論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