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作品】假如我是忠勤里里長

友善列印版本

說起「忠勤里」,我想大多數人應該沒有什麼印象,但說起「南機場」,相信很多在台北的人會很快知道這個地方,因為這邊有個小有名氣的南機場夜市。忠勤里是一個由西藏路、中華路二段、南海路、汀洲路一段所圍成的小梯形,除了穿越中央的夜市外,有一個小型的忠義國小,其他的皆是住宅區,住宅區可分為兩部分,一是佔大部分面積的南機場公寓,有第一期和第三期,第一期是臺灣第一期國民住宅區,當時擁有歐美最新建築工法,有極為特殊的公寓結構「飛天旋轉樓梯」,第三期則為土樓樣式建築,進去後感覺來到一座小型的城。而另外一部分是國盛國宅,是七層的樓式建築。

上面描述出忠勤里約略的硬體空間,這下來要談的是這邊的生活問題,雖然這邊行政區域屬於中正區,但文化疆域是萬華區,在號稱台灣最高級的「天龍國」中,這裡卻是塗抹不去的貧民窟意象,對照沒隔幾條路南海學園的高級住宅,如荷畔觀止、植心園、一品苑。一個城市,兩個世界,在此呈現。無論是南機場公寓或國盛國宅,由於坪數很小,居民很多延伸建築向外加蓋,整個忠勤里像是個集體違章建築集合,較有辦法的人,會從這個社區移出去,剩下的多是低收入、中低收入戶和獨居老人,在我出生以前就開始討論都市更新,但是二十幾年過去了,仍然沒有著落。

在這裡的居民為求生活溫飽已經筋疲力盡,對於未來只希望維持現狀,因為所謂的「發展」,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個飄浮在空中的虛擬概念,談到改造,只覺得囉嗦和麻煩,在潛意識的深層記憶,已覺得停留在社會的底層,是這輩子唯一的宿命。年紀大的長者,也覺得可能頂多再住一陣子,不願意接受施工時的吵雜與不便,在南機場夜市做生意的人,有相當多數不住在當地社區,對於改建也多半抱持著反對態度,施工期間的生計該怎麼辦?施工過後顧客的消費習慣會不會改?改建過後的建築是否適合發展?畢竟圓環與龍山商場血淋淋的教訓歷歷在目,對於一個不能保證成功的未來,還是確保目前生計來源比較愉快。綜合以上情形,忠勤里的都市更新的前景不見樂觀,台北市最弱勢的社區,今後很可能會繼續下去。

社區內的忠義國小,學生人數只有兩百多個,其中一半來自高風險家庭,很多小孩的父母是外籍配偶或是單親家庭,發生社會問題的可能性相當高,南機場夜市由於常常有外地人進來活動,出入人員也比較複雜,一些小混混會來吸收新血。一萬一千多位居民中,一千八百多位超過六十五歲,獨居老人約有一百位。五百多位身心障礙者,三百多位外配,低收加中低收入約三百六十戶,與數百公尺外的國語實小學區,簡直是天壤之別,那可是貨真價實的上流社會,彈鋼琴,學才藝,談笑皆白領,往來無白丁。

至於風土民情,你可以說這裡的人情味濃厚,但是也可以說是因為這些人比較沒事做,所以有多的心力互相交流,但不管你頌揚也好,輕蔑也罷,這些人,這些事,就是這樣在這塊土地上存在著。

這裡的人很好相處,你不太可能會遇到那種高級人士,為了一些個人的固執,偏偏要和你對立,我們看看師大夜市與樂華夜市,商家和居民的幾番肉搏,搞得全台灣人都在電視機面前等著看好戲,同樣會產生居民問題的南機場夜市,卻很難會發生這種抗議,生活已經很糟糕,再多一點髒污、油煙與噪音,只不過是邊際效應遞減的原理。

但這樣的忠勤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也有他得天獨厚的地方,這裡生活機能相當活絡。從南海路延伸,是極具有教育文化氣息的南海學園,植物園、歷史博物館、建國中學、科學教育館、藝術教育館、教育資料館……等,若是再過去一點便是以總統府為首的博愛特區,諸多各部會重要機關群聚於此,這些皆是機車甚至腳踏車都很方便的距離。而從中華路二段一直過去,是年輕人愛去的西門町,再轉個角,台北火車站就在附近,無論捷運、鐵路、高鐵、客運皆可方便轉乘,忠勤里可說是在四通八達的樞紐之間,若是在一些依山旁水的高級住宅區,未必有如此的便利性,汀洲路往東走過去,師範大學、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形成一個廣大的學區,旁邊的青年公園面積高達24.44公頃,延伸下去可由馬場町出河濱公園,是個適合單車出遊的地方,其他重要地點不勝枚舉,在此暫且不提,總之無論各項娛樂或活動,只要居民有意願去規劃,絕對是輕而易舉,畢竟這個地點鄰近國內各個政治、經濟、文化、醫療、交通、教育中心。

列舉了這麼多敘述,我真正要表達的是,身在這樣的地理位置,忠勤里,絕對有向上提升的基底,交通發達不僅方便當地居民,對於外來的資源也同樣容易引進,從這個角度發想,這塊土地並沒有那麼貧瘠。

很多地方的都市更新後,原本的建築拆除,新的大樓蓋的美輪美奐,但是原本的居民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補足差額,變成都更過後要搬遷到更落後的地方,好好一個都市更新,變成強迫搬遷一批不入流的社會層底。

也許「台北居,大不易。」富國強兵的邏輯,當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個城市只是把經濟弱勢的居民趕出去,換成一批比較高級的人住進來,附近固然多了一些有名有姓的商家,但我認為我們應該要想清楚,一個城市的記憶,是不是到處都要充滿資本主義追逐利益後的餘燼,就算外表光鮮亮麗,可是這樣子人和土地要怎麼產生感情。只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人和人的連結只有利益上門當戶對的等價交換,這算哪門子的首善之都!人的價值豈能秤斤論兩,即使窮困潦倒,秉著天地良心,一樣可以昂然而立。

如上述而言,忠勤里有著幾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社區老人的生活品質。

(二)學區內很多兒童原生家庭有問題,若放任不管,很有可能階級複製會

一直延伸下去。

(三)社區內硬體環境老舊。

(四)夜市的衛生環境問題。

以上四點,硬體環境牽扯到許多現實問題,恐怕也不是一個里長可以來施力,即使來了一個有魄力的政治人物,通通砍掉重練,也未必會帶來一個美好的結局,不過對於老舊公寓的安全檢查與補強,確實重要且必要。

我想重點在於要如何提升這邊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至於要如何產生幸福感,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嗎?很遺憾的,這不是個能夠期待的方式,因為住在這裡的不是那麼有競爭力的居民。前述所說社區內老人佔十分之一,隨著歲月的流轉,必然會慢慢逝去,他們的身影,己經是這都市記憶的一部分,比起大興土木,最新的鋼筋水泥,然後要求他們使用者付費又付不起,如何讓他們能在這裡能夠有美好的記憶,這樣才是真正有意義,這部分可以和一些文教或慈善團體諮詢,看怎麼樣的做法,舉辦那些活動,可以增加居民間的橫向連繫,小朋友們也能一起參與,長者們彼此有共同的話題,這些長者可以是這個社區孩童共同的阿公阿嬤,而不會只是一個需要讓位的對象。

有了幸福感便會對這個地方產生「認同感」,有了認同感之後,才可以更進一步的動員社區成員分擔衛生環境的整理,動員這種東西要能夠長長久久,還是需要靠彼此之間的真心誠意。

忠義國小雖然面積只有7025平方公尺,但隨著少子化與一些家長戶籍遷移,學生人數大幅減少,以101年來說,只招收到31位學生。可以說這個地區發展萎縮,但也可以說可以利用的空間變大了。我們社區的孩子,不一定要考試考第一,其他優質地區的小朋友,固然接收了豐沛的資源栽培,但也可能承載了精英家長們過剩的期待,我希望能夠舉辦多元的小營隊或是演講,讓這地區的小孩能在小的時候就去思考將來想做什麼,而以地緣來說,台北地區大專院校眾多,是可以尋求師資和志工的方向。

忠勤里,注定不會是驕傲的玫瑰,也不如牡丹富貴,但我期待他可以像是蒲公英,每一個願望,都像是蒲公英的種子,乘風飛翔,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