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專區恐已胎死腹中

友善列印版本

自八月一日高雄市發生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氣爆事件以來,從總統與行政院長的發言,讓民眾的感覺是除經濟發展以外,其他的事對中央政府好像都不重要。高雄市屋漏又逢連夜雨,大雨剛停,天稍放晴,災民正要著手整理環境。新上任的經濟部長就試探式的宣佈要在南星計畫區建石化專區,高雄市民從氣爆以來的驚慌、惶恐、與不安都再度無縫接軌。

不立專法與不設專責機構是中央政府既定的政策,其實掌權者應多了解民意,勇於面對管線管理的問題。輕率提出在高雄興建石化專區,就可以看出執政者的治理能力,是要解決問題呢?還是治絲愈棼?輸送化工基本原料的管線長年缺乏管理與檢修,出事之後,經濟部長提出總體檢的作法,就像放煙火過了以後,就水過無痕,逢年過節偶而為之可以,卻不是長久之計。

在高雄興建石化專區的目的更要講清楚,是要解決石化原料輸送與安全的問題?或是要發展石化產業呢?民眾對氣爆的慘狀印象記憶猶新,目前怎可能會允許在住家附近鋪設新管線呢?改為槽車輸送會導致成本稍微提高,至於安全的問題,政府不是說有法規可以管嗎?所以只要政府展現決心與魄力,嚴格查核與加強取締,規劃槽車走的時間與專用路線,輸送與安全應該都會有顯著的改善。一時製造成本的增加,總比不上人命與健康犧牲所付出的代價。而這時候經濟部的提議,可能會讓高雄市民感受到中央政府好像在趁火打劫,甚至覺得連最簡單的管線都管不好了,還奢談製程複雜的化工廠之興建與營運呢?

如果是為發展石化產業,由於石化產品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國內電子與材料業的基石,而國內化工教育也作得很好,化工人才濟濟,化工產業應該值得發展。只是決策者作決策前應該反省為什麼現在民眾這麼反對石化工業呢?仍舊依循過去威權時代的決策方式,只考慮技術可行性與成本效益嗎?石化工業成為過街老鼠,不會只是簡單的白海豚轉彎與氣爆的問題,是反應出長期累積的民怨。如果決策者與業者能謙卑的去了解民怨,決策過程能提出有效的紓解民怨的方案,並將整個決策過程公開透明,完整的接受民眾監督,期待最後能取信於民眾。因此新加坡模式可以參考,但不能模仿,因社會型態不同,在台灣必須比較重視資訊透明與民眾監督。

石化專區不該是一張空白支票,提出來之前應該要有完善的規劃;包含進駐的工廠與所採用的製程與產能,例如水源以回收家庭與農業廢水再利用為主,能源以不使用石化能源而朝再生能源規劃。同時需要幾年的時間收集鄰近環境生態資訊,執行對鄰近居民與生態的可能影響的科學性風險評估。針對人與生態可能的影響提出改善方案,並再執行評估以確保對人與生態的影響可改善致可接受的程度,注意每一個評估都有適用範圍與其無法掌握的事項,因此需要針對評估中無法掌握的事項一旦發生時,規劃緊急應變措施,並承諾進行演練。完成這些工作之後,決策者與業者將這些規劃內容提出並與民眾充分的溝通,如果當地民眾與國內關心的團體都能接受這樣的規劃,再進行環評審查,這個過程一定會很冗長。資方需要有足夠的誠意與耐心,不能一昧的只追求行政效率而想急於通過,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可能就會走向國光石化無疾而終的路途。

慢性病很難找到特效藥,執政者要能體察民意與社會民主化的潮流,不能墨守成規依法行政,目前制度面還有許多缺失,需要盡快修法,以反應廣大民意的要求。各種災難只能盡量事先評估預防,當災難發生之後,生命、健康、生態環境、與土地都已改變,救災、重建、道歉賠償、與究責又能奈何?台灣已民主化,決策程序一定要隨著完全民主化。石化專區不只對高雄市有重大影響,對台灣的經濟發展也有相當大的影響。經濟部長才剛上任沒幾天,就倉促提出這麼重要的計劃,我擔心可能已注定要胎死腹中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