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對台作半套,習近平有機會作全套?

友善列印版本

中共在十一月八日舉行十八屆全國代表大會,已揭開了下一代領導團隊掌權執政的序曲,在今年的兩岸關係話題裡,不少台灣的評論者紛紛探究:習近平是「知台派」、「親台派」抑或「友台派」?

筆者以為,這種討論是過於簡化的貼標籤作法,就像過去台灣學界有人喜歡針對個別的中國官員或中共高幹貼上「鷹派」、「鴿派」標籤一樣,結果對我們實際幫助不大。所以討論習近平究竟屬於「那種派別」,只有標題化的段期效果,並不足以讓我們較完整的了解中共下一個十年的對台政策可能走向。

首先,中國是以黨領政的國家,習近平身為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階層領導幹部之後,他身旁同時還會有其他幾位政治局常委同在,也就是任何重要的決策,需要這幾個人一起決定並獲得共識,中共已經不會出現一個由他說了就可以算數的強人,所以即使勉強要探討特定領導人知台、親台與否,不如分析新的領導團隊較多數的屬性,而不是習近平個人。

習近平未來任內十年裡,他的政權要面對台灣兩次總統大選(2016年及2020年),毫無疑問地,習近平一定要面對台灣內部不同意見與主張的人或團體,如果習近平政權一天無法與台灣多數人獲得處理兩岸關係的共識或前提,任內對台政策便難有重大突破,甚至會像胡錦濤一樣:每4年會一次擔心害怕國民黨敗選。

胡錦濤任內,固然在2005年獲得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的配合下,兩岸連手演出國、共和解的戲碼,共同聲稱「九二共識」是國共的共識。2008年5月以後國、共同步主政,更在前述的基礎上,人為地創造出表面風光的兩岸人員和經貿交流高峰。事實上,2012年台灣總統選舉期間,胡錦濤政權不是一再恐嚇台灣選民,指稱:如果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密集的往來就會終止。

換句話說,國、共兩黨都心知肚明:九二共識一詞的地基仍然不穩固,否則即使今年10月以來,國、共再度聯手在澳門、香港、台北和北京四地分別舉行「九二共識二十週年研討會」,怎麼與會者歷經20年依舊是一些老面孔,只有國、共兩黨的代表或想法相近人士,代表性無法擴張?且四項研討會只突出一個基調——由「自己人」反複強調兩岸間是有「九二共識」。

關切兩岸問題的人都可以看出,如果他們說「九二共識」已存在是事實,為什麼要花費大筆銀子找自己人自我催眠?又為什麼無法吸引不是自己人也來按「讚」、也來認同國、共的說法:「九二共識」確實存在?

胡錦濤與連戰連手演出國、共和解的戲碼,只是建立在一個暫時的遊戲規則——「九二共識」。這個規則在台灣內部沒有任何法制程序加以確認,迄今仍不能稱為是朝野「共識」;即使在國、共之間,也始終存在完全不同的定義認知,所以筆者稱以「暫時性的遊戲規則」。就如同賈慶林在會見林中森時,兩人同時指出「要繼續鞏固和強化九二共識」,便是因為他們心知肚明這個「共識」並不穩固、還有待強化。

習近平日後處理他的對台政策,若要獲得具體成就,便必需優先突破2005年以來國、共格局的障礙,超越胡錦濤無法達成的成就、擴大中共與台灣另外半數人民的對話與溝通、乃至於尋求建構起兩岸間新的共識,可長可久的共識。

有人喜歡一廂情願地將習近平稱為「知台派」、「親台派」或「友台派」,筆者認為,應觀察的是:習近平政權是不是有意做為一個「務實的認知派」、願意跨出過去十年的侷限?透過這個角度,才能檢驗習近平到底是屬於「知台派」、「親台派」或「友台派」。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