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面對台灣財政危機』的共識 (上)

友善列印版本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要解決問題,要先認真弄清楚問題的本質,不然只會徒然無功。就我個人觀察,台灣社會對於現在的財政危機沒有共識,不同階層各說各話,甚至情緒漫罵。這對問題解決是很不利的。歐盟問題國家的債務是長期累積下來的,那些國家難道沒有鄂鄂之士,早在多年前就大聲疾呼一定要儘速改革?然而,最終問題還是演變到不堪的地步。台灣應該學到教訓。

我們沒有多少時間蹉跎,危機不儘速週延解決,將面臨長期動盪,不在贏者圈內的多數人,會像蔡英文女士在「面對台灣財政危機」文中提到的,貧窮問題愈形嚴重,而且代代遞延,讓後代子孫淪為難以翻身的「貧窮世代」。

因此,有識之士應釐清危機下的事實,討論並修正,並強力對外界宣傳,以利形成社會共識。有強大共識,就不容漫罵掩蓋事實,也不容政府為討好選民或特定族群,提出治標不治本或治短不治長的煙霧彈政策。到底財政危機的關鍵事實是什麼?我不是專家,但我願拋磚引玉。

事實一:改革必需是全方位,若只針對局部,無法解決問題。

2011年底國家未來需償付債務為6.7兆元,上升速度愈來愈快,加計潛藏債務15兆元(軍公教退休金8兆元、勞保6.3兆元),未來需償付債務超過21兆元,是GDP的1.6倍,已跟希臘同等級。三大塊債務都在6至8兆元之間,都要好好處理,都不能偏廢,否則未來會被被遭逢不利的某方激憤抵制,人民對國家的信任將產生前所未有的危機。


事實二:退休金危機發生的原因在於制度設計偏差,獲益族群不應受到尖酸刻薄的指責。

但偏差就要改革,不應容許被扣上階級鬥爭的帽子或以陰謀論來阻止改革。根據退休保險基金精算報告,勞保基金最適費率為27.8%、現行上限僅13%;退撫基金軍職最適費率為36.7%、公務人員40.6%、教育人員42.3%,但公務人員費率上限僅15%、軍職與教育人員僅12%。

最近政府取消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有人義憤填膺,有人調侃見不得別人好。甚至連某退休教授竟以陰謀論觀點指出,「民進黨鬥爭軍公教的方式愈來愈像納粹黨,利用勞工的屈辱與無知,扭曲事實與是非地將他們的憤怒導向特定族群 (外省人與軍公教)。」

就邏輯來說,軍公教薪資福利行之有年,已成政府所謂的「慣例」,若民眾見不得別人好,怎會拖到現在才發聲?此外,「民進黨將他們的憤怒導向特定族群」是真的嗎?若是子虛烏有,民進黨應當澄清,免得情緒漫罵充斥,讓社會果真產生惡性的階級對立,政府也可藉機延宕改革。

事實三:公職人員的退休金偏高,且公職人員人事費用,已超過國家歲入所能負荷。

依國際比較觀點,公職人員的退休所得替代率約90%,為工業國家之冠,OECD國家平均僅58%,更不說85制得領退休金的年齡通常僅55歲。依國內比較觀點,公職退休人員年收入約在70萬之譜,若家庭有兩口皆為退休公職人員,其年收入在賦稅署的綜合所得總額申報二十分位表名列前15%。甚至換個角度,台灣受雇者85%以上終其一生的收入竟比公職退休金還少。

然而最關鍵的事實是,公職人員在職及退休者、國營事業每年人事費用約1.2.兆,國家每年歲入僅2.4兆,以目前趨勢發展,10至15年後根本無力負荷。講白一點,不用再吵吵鬧鬧了,似是而非的信賴保護原則也不必談了,人民已經養不起。

更何況,台灣產業競爭面臨挑戰、募兵制費用、民國114年成為超高齡社會年年攀高的社福預算,以及因少子化勞動人口轉折在即等不利因素,國家GNP極可能持續明顯衰退。如果軍公教退休所得替代率不比照勞工,政府想繼續耍賴,國家被領垮了,官逼民反,民眾可能會走上街頭。

事實四:政府債務急速升高,但政府施政滿意度持續新低,那就少花錢吧!

前主計長許璋瑤先生在「不願面對的國家財政真相」文指出,過去四年(2009至2012),各級政府支出平均每年比2007年增加4千億元以上,在收入並未同步增加的情況下,每年收支短差達4,104億元,遠高於2007年的454億元。這短差都需要舉債買單。

事實五:依國際經驗,勞保費率要儘速(最多分五年)大膽調升到OECD才不會倒的十九%標準,而企業界絕對有能力買單,何況這是他們以前應付卻未付的費用。

勞保費率十九%與原預計十三%比較,每年會增加支出八百億,相對民國100年的企業利潤不到百分之二,影響數不高。政府不能再以經濟不佳為由,用封殺茶葉蛋基本薪的愚民方式,阻止勞保費率調升。

不過,政府應對勞保採取最高六十個月平均設算基數,助長高薪低報或低薪高報、假投保等投機漏洞問題,加以徹底改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