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不沉默的老師

友善列印版本
上星期看到一篇自稱月收入不超過 15 K的留美 Ph. D 所寫的名為「沉默的老師」的文章,其實心中有十二萬分的感慨,不過因為忙於寫作,一直沒時間寫點自己的想法。忍了多日,還是想來說個幾句話,免得自己一不小心就變成了沉默的老師。
 
圖說:中研院的學者、教師,在馬英九演講的時候舉牌抗議。圖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首先,月收入不超過 15K 其實只是反應這位留美博士目前在就業市場上的價值。建議他真應該多看一下,與他面臨同樣困境的人是用什麼態度來經營、規劃與延續自己的學術生命。
 
以我個人來說吧,平時除了得待在辦公室做些行政事宜工作之外(沒有專業性,但為了生計),每天還不間斷地持續趕稿(本月至今已完成研討會文章一篇一萬三千五百字、委託研究計畫的部份內容五千字、雜誌邀稿一篇一萬一千五百字,合計超過三萬字。對了,中間還做了一次蠻有壓力的演講)、幫忙照顧重病的家人(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往返與陪伴),還得準備上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半義務性質的教韓語。(然後剛剛收信又收到一個並非熟悉領域卻又完全無法推辭的邀稿……)。只是,上述一堆雜七雜八的工作,若再加上申請研究計畫的補助,雖說手邊在做的都是非正規職,保守來說收入並不會比專任助理教授低(但同酬不同工,疲累度是差很多的)。
 
而我這樣的工作型態,並不是博士班畢業後才開始的,自從體認到家裡不可能供應我出國拿博士學位,並選擇念台大博士班開始,我就一直維持著類似的生活型態。而我認為,我並不是個特例,當下許多流浪博士都是這樣地在撐著過生活並且累積自己的實力與能量。不過,由於各有各的專業,至少還不會覺得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然而,這位沉默的老師,在質疑學生只是想賴在校園裡面辜負大學生身份、不願意去社會找一份真正的工作,並且懷疑現在學生們到底有沒有能力與世界一爭高下的同時,我真不曉得他是否曾有努力在這社會上找過工作?他到底擁有多少資本?他是否足以跟台灣學界其他競爭者一爭高下?不然為何會一個月只能有 15K 收入?
 
其次、在他通篇文章中,我最看不下去的是「沉默的老師」所說的這一段話:
 
「可是我沒有去衝立法院、教育部,我也沒有霸占校長室,
因為我知道學術圈的遊戲規則早已經變了,而且不是我可以決定的,
要嘛就是看破它,然後加盟博士雞排或轉戰其他領域,
要嘛就是進入它,然後努力爬到高位後徹底改變它。
這是我一貫的想法,說明白了,
我現在無權無勢無名,衝進體制裡鬧一鬧或許還能博得幾個版面,
然而對於長久的體制改造,成效鐵定不彰。」
 
我覺得看不下去的理由有三:
 
一來,學術圈遊戲規則的變化跟反服冒是兩個完全不同層次的議題。講到學術圈的遊戲規則,重點還是得要看個人在學術領域的專業性是否足夠,研究成果是否可被業界認可與接受。每個人都知道有些結構性的變化是很難改變的(例如,眼下在台灣學界就是沒有韓國研究的生存空間),但還是得要盡力找機會表現自己的專業與能力。被埋沒的理由並非沒機會,主要還是沒能力;
 
二來,博士轉業比想像中困難多呢。沉默的老師似乎認為憑著一個留美博士的學位,就可以輕易賣好炸雞排。我想,這真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傲慢與無知。想要靠賣雞排來維生,不是只有炸好雞排這個動作而已。舉凡如何批食材、如何保存、如何調粉、如何油炸、如何包裝、如何進行成本利潤分析……這些都不是在美國念個博士就學得會的;
 
三來,依照文中如此保守與守舊的想法,若有一天真讓這位沉默的留美博士老師有幸獲得高位,我想他會做的事情絕對不會是想辦法改變現狀,而只是會想著如何用盡各種理由、想盡各種辦法保護既得秩序與鞏固既得利益。因為至今,我只見過支持進步價值的人在進入體制後變成保守份子;但我還未曾見過任何原本支持保守理念者,在進入體系後成為了進步價值的擁護者。
 
最後,我對於沉默的老師認為「交大校長對社會的抱歉卻引來各界撻伐,把她的話解讀成指責學生,並要求她對學生道歉」是這個社會價值觀的集體性的崩壞的這個觀點,感到非常的有趣,因為從為文邏輯來看,我實在很難想像是個研究西方馬克思哲學者對台灣社會的解讀(而且這個馬克思哲學研究者都還沒當官呢)。
 
雖然在階級屬性上我跟這位沉默的老師相同(某種層面上他還比我高級,因為他是留美博士),但我們從同一個出發點所看到的世界竟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實際上就某個層面來說,其實我也是個沉默的老師,不過我不是默不作聲的老師,而是默默努力的老師。我個人的選擇是:在學運開始的第一天,我選擇連續十來天默默地參與其中;在學運開始發酵後,我開始提供韓國的案例做為思考武器;在學運達到高潮點上,我選擇專心寫出可以流傳於後的學術文字紀錄。
 
但我想,我並不是什麼特殊的例子,在這一段時間裡面,學界出現了一大群選擇默默支撐學生運動的知識力量。這群默默支援的老師,不論是專任或是兼任,絕對不是機會主義者,亦不是犬儒主義者,而是一群相信學術知識的良知,可以成為伴隨這個社會的改革同時前進的力量的人。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才會選擇成為這樣的「默默努力的老師」,而不是那樣「默不作聲的老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