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想想】要拜耶穌誕生地,得先鑽狗洞

友善列印版本

來到伯利恆,若沒造訪聖誕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等於沒造訪過伯利恆。根據聖經,耶穌基督誕生在伯利恆的一處馬槽內。耶穌得道後,伯利恆也成為世界上最早出現基督徒團體的地方之一,讓此城在基督教徒心中的地位,僅次於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

西元339年,原本的馬槽搖身一變成了教堂。不料,西元529年撒馬利亞人起義,把聖誕教堂燒得精光,直到西元565年才重建完成。

當今的聖誕教堂在原址基礎上不斷修復、加蓋,並部分保持了原來的建築風格。過去1400多年裡,重建後的聖誕教堂又屢遭戰火洗劫,傷痕累累。但物換星移,教堂周圍又增添了幾座小教堂和修道院,建築規模逐步擴大。

即便此處如此神聖,11年前,聖誕教堂卻爆發一場悲劇。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期間,伯利恆的基礎設施和旅遊業遭受重創。 2002年,以色列國防軍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大約200名巴勒斯坦人,包括一批武裝人員逃進聖誕教堂尋求庇護。

以色列國防軍對伯利恆聖誕教堂的圍困持續40天。期間,有9名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和教堂敲鐘人被槍殺。最後,在美國和國際調停下,13名巴勒斯坦抵抗人員被送往不同的歐洲和非洲國家,結束聖誕教堂的圍困之役。


伯利恆雖隸屬巴勒斯坦,此地卻有諸多阿拉伯人信奉基督教。穆斯林教徒佔城市總人口的7成以上(整個城市卻只有一座清真寺),伯利恆的基督徒日益被「稀釋」。但因諸多基督教徒造訪這座城市,也讓伯利恆充滿基督教味。

伯利恆的經濟支柱是旅遊業,尤其是在聖誕節期間(對,就是最近),因該市擁有諸多耶誕教堂,成為基督徒朝聖中心之一。

12月起,在聖誕教堂旁的「馬槽廣場」上,佇立一棵約6層樓高的巨大耶誕樹。每到週末,當地的演奏樂隊和表演團體會群聚在廣場上為耶誕節暖身;今年,美國官方還撥款40萬美金,專門資助妝點這座基督城,讓伯利恆越夜越美麗。

提及聖誕教堂,民眾要找到大門口並不容易。因為,「大門」活像一扇「狗門」。高約一公尺,寬只有50公分。除了要彎腰進入外,「洞口」也只能容納一人進出。體重超過100公斤者,恐怕是得繞道其他門進出。

據稱,是當年歐洲十字軍佔領伯利恆,遭到阿拉伯人的頑強抵抗,他們為了抵制入侵者,用石塊把大門封閉,留下這一小洞,讓教徒出入。

但也有另一說法是,奧圖曼帝國時期,當時皇帝不滿當地居民進入教堂時,總愛牽著騾子、驢、馬等大型動物進入,搞得教堂雞飛狗跳。最後乾脆下令把原本4公尺高的門,活生生地砍了四分之三;順便也要教徒懂得「彎腰的謙卑」。

有意思地,聖誕教堂內的主祭祀壇並非「一派獨大」,而是分成三等份:天主教派、東正教、亞美尼亞教派。

這三大派的教士彼此互不相讓、看不順眼,連掃地都不能「越界」(好像小學生)。

2011年的耶誕節前夕,三大教派動用所有教士進行大掃除,卻因東正教教士和亞美尼亞教派的人一言不合,竟在如此莊嚴的聖地對幹起來。現場,叫囂聲伴隨掃把、抹布齊飛。(網路上仍可找到影片)

雙方總共動員100人,拿著掃把「武裝」,場面僵持又難看,活像古惑仔在械鬥。最後,不得不出動巴勒斯坦警方出面緩頰,才平息這起不可思議的「教士武鬥」事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