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在野大聯盟VS.入黨參選

友善列印版本

新聞連結:

柯文哲:要組在野大聯盟才能勝選(蘋果日報)

為因應明年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醫生認為如果以民進黨候選人身分與國民黨對決,容易形成傳統「藍綠對決」的選舉模式,較無勝選希望,故提出「在野大聯盟」的概念,  認為這是唯一有可能打贏台北市長選戰的最佳途徑,「在野大聯盟」有沒有可能形成,形成的要素是甚麼?勝選的機會有多大?如果加入民進黨,是否就對選情並無任何幫助?

首先必須定義,甚麼才算是「勝選」?有兩種情形,第一、民進黨自己提出的人選,可以贏得選舉。第二、只要是非國民黨的人士可以擊敗國民黨的人選,就是勝選。以上這兩種情形牽動兩種不同選戰策略。

回首台北市以往的市長選舉,民進黨在1994年因為國民黨分裂,陳水扁得以成功當選台北市首任民選市長,但到1998年時,當年在陳水扁聲望最高之時,雖當時王建煊亦有參選,但泛藍選票卻未有分裂情形,陳水扁僅獲得45%的選票,得票數約68萬8千票落選,而馬英九得票數約76萬7千票,得票率達51%,擊敗陳水扁的連任之路。

爾後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得票率,在2002年時為35.8%,2006年時約在40.8%,最近的是2010年但也不過43.8%,都未超出陳水扁連任之時的45%選票門檻,而2010年的得票數約62萬8千,也僅比陳水扁在,第一次參選台北市長的得票數僅高出1萬3千票,另外在2002年後台北市長選舉人數較1998年增加的情形下,民進黨自2002年後的台北市長得票數也未超越陳水扁連任那時的得票數68萬,也就是說民進黨並沒有因為選舉人口增加而增加選票。

而國民黨最差的得票數是在郝龍斌在2006年,第一次參選市長選舉,當時得票數達約69萬票,與陳水扁連任那時的得票數差不多,而這也是歷屆台北市長選舉以來,國民黨最低的得票數。

在以上所述這些情形之下,民進黨憑什麼認為,民進黨推薦的候選人有辦法擊潰國民黨,或者有辦法超越陳水扁的得票門檻﹖縱使今天民進黨人氣最高的前主席蔡英文也沒辦法超越!因為民進黨輸在選民結構以及組織動員都不如國民黨!而且自1994年那一次選舉後,更不用期望會因為泛藍分裂而獲利!

「在野大聯盟」是否有可能贏得選戰﹖端視「在野大聯盟」的組成份子,如果說僅有民進黨與台聯,這樣算是「在野大聯盟」嗎?還是民進黨與台聯之外,還要納入親民黨,以主要在野政黨為主所形成的在野聯盟?還是需要再聯合民間社運團體,如1985公民行動聯盟、456反核團體、農陣等等民間公民社運團體,這樣才算是「在野大聯盟」?不一樣的組合,有不一樣的選舉策略,也會有不一樣的選舉結果。

接下來要討論的是,「在野大聯盟」形成的目的,是要只單純應付明年地方縣市長選舉,一等選舉結束就解散,還是要延長戰線,一直到2016年讓國民黨在立委及總統大選敗選為止﹖那這裡會產生一個問題,如果要一直延長到2016年,那是選舉結束後,就各自解散,還是要組成聯合執政政府,那如果要以組成聯合執政府,整個「在野大聯盟」的共主又由誰擔任最為恰當﹖

回頭來講,以台北市長選舉而言,民進黨首要戰略目標應當非以贏得市長選舉為目標,畢竟困難度高且不務實,各種媒體報導和口水,徒增焦慮。相對地,民進黨應調整腳步,努力達成兩個目標:

    ──第一、跨過陳水扁門檻,就算得票率只成長1%,因為只要能成長,在下次總統大選,才能有辦法縮小與國民黨在北台灣的差距。
    ──第二、因為是七合一選舉,聯帶同時選出市議員,也因此如何讓國民黨在市議會的席次不過半,這才是這次選舉的重點!

民進黨應先整合內部,推出之人選人數宜保守,以平均票源,透過配票方式,避免產生落選導致浪費票數之情形下,使席次增加,另由台聯與親民黨聯合對國民黨進擊,讓兩黨盡可能瓜分國民黨票源,只要國民黨席次未能過半,加上市長得票率能超過陳水扁門檻,這場選舉就算勝選。

在民進黨未成立之初,在那個戒嚴的年代,只要非國民黨的政治人物皆稱之為黨外人士,而黨外人士主要都是反國民黨,那今天的「在野大聯盟」是否就是要以反國民黨的人士或整黨為主要成員﹖如果是要如此的話,那在野三黨就有必要聯合,甚至在聯合民間的社運團體,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在野大聯盟」。

今天在野三黨,縱使在馬英九執政無能,看似大環境對在野黨有利,但任憑任何一個在野黨,一黨之力都不可獨自扳倒國民黨,就算是最大在野黨民進黨也不可能,尤其在國民黨擁有執政權的環境之下。

在野黨合作可不可能?任何政黨都要生存,也因為要生存,就必須擴大自己的票源,如果利益交換可以換得以後的生存,就有可能合作。1995年,民進黨與新黨的大和解咖啡,就差一點可以讓國民黨失去立院院長。只要有共同的敵人,只要利益一致,縱使意識形態不同,也是有合作的空間,這就是毛澤東所說的,求同存異,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政治是一種妥協與利益分配的藝術,講難聽一點,就是「利益分贓」。楚漢相爭之時,劉邦的人馬雖已兵強馬壯,但仍未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對手,劉邦仍得允諾分封韓信、英布、彭越等人為王,方能聯合其三人之力打贏項羽,進而得天下。這就是有清楚的大戰略,與配合戰略目標實現的戰術,而這也就是「政治」。

其實,今天柯文哲醫生可以那麼大聲,也是民進黨自己造成的。民進黨長期缺乏培養新秀人才,每次都是臨時抱佛腳,而且喜歡柿子挑軟的吃,不願在艱困選區下功夫,才導致今天整個北台灣要找個像當年陳水扁那樣的明星級候選人,或是像黃信介那樣願意「老帥東征」,幾乎已是不可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