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民進黨的建言

友善列印版本

國民黨一黨專政與戒嚴統治數十年,積壓了太多的民怨,美麗島事件的人馬,就是率先挺身揭發國民黨威權統治的罪行,以鼓動民怨凝聚成政治革命的能量。歷經逆境衝刺,終於成立在野黨,進而取代國民黨,登上了執政的舞台,這是非常值得慶幸的。然而,民進黨的掌權階層卻犯下了兩大錯誤。

其一是,他們認為進駐總統府是揚眉吐氣的開始,而沒有警覺到,執政也是嚴酷的考驗的起步,因此沒有兢兢業業的善用權力,反而沉溺在權力的傲慢及享受中。如中嗎啡般地無法自拔,以致快速腐化。民進黨本是白手起家,一朝當道,即自我膨脹以為完全基於為民前鋒的奮鬥所致,而忘記了廣大渴望民主自由的群眾熱烈呼擁,支持及捐獻始能打開局面。因此,台灣人民沒有虧欠民進黨,而是民進黨虧欠了台灣人民!

其二是,民進黨自抗爭運動崛起,執政以後,仍然將街頭草莽運動的心態及習性帶進執政的殿堂。以致格局推展不開。只一意鼓動民眾清算及仇視國民黨的罪行,根本無法解決當前的迫切實際問題。以「二二八」為例,每當紀念日,強調撫平歷史的傷痛。選舉到,則刻意的加以撕裂,以在族群的對立中撈取選票。如此「撫平—撕裂」的模式反覆,而難以提昇到更高的人文創作層次,使台灣人民難以走出歷史悲情的囚牢。當年民主抗爭運動的前鋒,如今政客化地成為開拓民主新境界的絆腳石,令人感嘆!

再以「台灣獨立」為例,台灣要不要獨立?已經成為過去式的題目。民進黨不能停留在口號喊爽自慰中,操弄民粹。時代的腳步很快,統獨極端截然對立的思維已經無法面對新的挑戰。新黨與建國黨雙雙泡沫化,難道不值得警惕?!對岸中國業已強大聲勢崛起,兩岸早已從經貿帶領逐漸擴大到密集互動的階段。統獨問題也隨之被拖進到外馳內張的拔河中。對岸中國強勢致力台灣地位的內政化。我方則在苦撐中,力保台灣地位國際化。

前者充滿了危機,台灣的國際空間日益遭到壓縮。後者面臨著對岸一波波的阻力及圍困。但我們絕不能屈服放棄!說穿了,台灣要脫出困境,務必極力拓展外交及經貿的空間,目前有兩條途經選擇,其一是經由與中國「先經後政」的交往以走向國際。其二是通過自力拓展國際關係,然後再與中國進一步交往。

馬政府傾向前一條路,恐怕難以避開對岸請君入甕的陷阱。加上黨、政、商權貴紛紛爭相赴大陸接受高規格接待,不禁令人感應到國、共是否正在進行第三次合作?回顧歷史,國共第一次合作是對付割據自雄的軍閥,第二次合作是共同抵擋抗日本的入侵。果真在進行第三次合作,當然意在逼迫台灣本土堅持主權的在野力量就範。

儘管如此,我們也必須在政治疑慮中,顧及冷酷的經濟現實。畢竟大量台商及資金已經投注到大陸,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在1955年主張的「大膽西進」,已經成為事實。更何況民進黨要員私下潛往大陸尋覓商機者大有人在,民進黨的縣市長也先後奔往大陸出賣台灣農產品。在此情勢之下,一昧濫用「賣台」如指控,恐會疲乏成無奈的「爛鞋」,丟多了也無濟於事。

就以最近朝野政府激烈的兩岸服貿協定簽署為例,馬政府祭出經濟牌,強調務必通過這道關卡,才能打通與各國簽署經貿互助協定的途徑,否則台灣必在未來國際經貿整合中被邊緣化!這是不容忽視的。不過由於兩岸服貿協定背後潛藏著對岸的政治算計。因此協定不只存在著經貿利弊得失的權衡,還涉及了國家的安全。令人納悶的是馬政府似乎在事先未做通盤的研究規劃及風險評估,以加強溝通說服力,反而企圖在立法院一舉表決通過,再行善後,以致招來強烈質疑及反彈,而陷入欲速不達的窘境!

雖然兩岸經濟合作對台灣有其正面的意義,兩岸服貿協定也有其迫切性,卻必須經過台灣民意的檢驗。因為台灣不比南韓,南韓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對等互惠是不成問題的。但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則是在一中的架構下進行的情況特殊。所謂「一中各表」乃是得過且過的「創造性模糊」。其實在對岸骨子裡堅持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因此我們也要有所堅持,兩岸的服貿協定必須在立法院嚴格把關,謹慎審理。

我不知道兩岸服貿會拖延多久或修改多大。從大勢所趨看來,終究是擋不住的。如此一來,對岸一但「先經」得逞,「後政」必接踵而至,台灣遲早要面臨對岸政治談判兵臨城下的龐大壓力!

大陸為什麼能步步進逼,台灣為什麼步步後退?其中關鍵除了中國的國力及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之外,最主要的是對岸具有一套全球性的戰略思維。而台灣則沒有,只是一貫以拖待變。對岸早已將台灣納入全球戰略的時空架構中加以評估。其「先經後政」的對策是配合當前國際以經貿競爭為主軸的趨勢。背後當然有積極的政治統戰動機。中國欲圖謀台灣,已不只基於原先想完成內戰未竟的功業,隨著時勢變遷,已累進更深遠的戰略意義。

基本上,近百年來先後興起的強權中,中國對海權﹙SEA POWER﹚覺悟較晚。回首過去的大漢帝國是典型的陸權為主的國度。外患一直來自西北邊,萬里長城是陸權文化的標誌。等到近代西方列強從東南沿海叩關,才驚醒了天朝大腦的美夢。但為時已晚,以致當前大陸已大國崛起時,即面對美國早已佈局的沿海島鏈的封鎖線。中國如不能突破島鏈封鎖而伸張海權,就難以成真正的超級強國。

因此,中國積極建立強大的海、空軍,並且盯住了釣魚台為突破點,憑恃「釣魚台本屬於台灣,台灣屬於中國」的邏輯,理直氣壯地挑釁島鏈的封鎖。位居釣魚台咫尺又居島鏈重要據點的台灣,在此亞太海權對峙中,反而喪失舉足輕重的作用。從中透顯出,從美蘇冷戰到美中抗衡,台灣一直難以擺脫在強權的夾縫中生存的宿命。然而,此宿命卻也帶給台灣長期免於戰火波及的僥倖。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空間備受壓縮的境遇中,台灣竟能自力更生地發展出經濟奇蹟,普及教育提昇了國民的生活及知識水準,進而在朝野正面互動下,從威權體制過渡到政黨輪替民主開放,完成了不流血的寧靜革命。這些傲世的成就,充分證明了台灣人民有足夠的自立能力開拓自己的前途,並理所當然地有充分的心智及權利選擇自己的未來。更何況台灣已在華文世界中,率先實現了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的體制及生活方式。公認合乎普世價值,對岸必須體認及正視。只一味打壓及威嚇,徒然招致反感及抗拒!

事實證明,當大陸從「武力解決」改弦易轍為「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即獲重大的突破。至於政治上的統一,還存在著諸多心理障礙。除了價值觀的矛盾以外,過去半個多世紀,國民黨極端反共思想的灌輸及對岸的「武力解放」的威嚇,已在台灣人民心理積壓了太過沉重的負面記憶,這一層歷史積怨有待對岸虛心及耐心地清理。

說到這理,我要回過頭來檢討台灣目前的處境。自從鄧小平宣佈改革開放到中國躍進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約經過三十年左右,在這三十年中,台灣在做些什麼?一言以敝之,就是在政黨惡鬥及族群對立中的內耗!民主政治不是萬靈丹,必須根據國情及現實的需要隨時修正調整。經濟起飛的模式也不能一成不變,做為鞏固民主基礎的法制改革,因忙於內鬥內耗而陷於滯緩,難以因應全球世紀轉型中,強化國家的競爭體質。台灣已進入了政經急待轉化提升的青黃不接陣痛期。

馬政府固然窮於應付不斷冒出的積弊而亂了方寸,在野的民進黨則仍沉溺在陳腐的心態中。從馬英九突然發動鍘除王金平的政爭以來,最大的在野黨表現非常令人失望。

黨機器的操控者,眼看國民黨內爭且民調低迷,竟然見獵心喜地認為只要加強醜化國民黨,邀發社會動亂,就可以重返執政,並妄言「偉大的時代已經來臨」!這是多麼地可悲與可笑!殊不知國民黨雖然傷痕累累,但那是外傷。民進黨卻是嚴重內傷而不自覺!一個不懂得自我反省,並提出治國安民策略來有效制衡執政黨,僅消極地期待執政黨分崩離析以坐收漁利的政黨,是最沒出息的政黨。

從執政無能及制衡無方,暴露出政黨輪替制度走向惰性循環的可悲,顯示國民兩黨均無法解決台灣迫在眉睫的政經問題。無論那一黨執政,看來都難以脫出惡鬥內耗的旋渦。公民自發自覺運動的崛起,基本上仍是對兩大黨輪替感到疲倦,而無法寄望的一種自力救濟行動。

民怨沸騰,不只是針對國民黨,也兼含對民進黨的失望,凡此種種也無形中在醞釀出全民共體時艱的時代徵候。民進黨應網羅人才,培養新秀,拋開意識型態成見及歷史的包袱,號召各方有識精英及賢明之士,形成突破藍綠對峙的僵局,展現包容及開闊的氣度及格局。那將是具有感召全國團結一致的嶄新團隊,並積極研擬出解決兩岸問題及經濟危機的論述及落實可行的藍圖。民進黨不能老是跟在國民黨後面扯後腳,務必提出比國民黨更先進可行的主張。

我在此必須直言,當「執政者無能下台」的嗆聲在各角落響起時,已隱藏著對在野黨的冷酷考驗,那就是:「如果換成民進黨上台執政,又有多大能耐能解決當前的難題?」這個嚴厲的問號,遲早會公然敲到民進黨的頭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