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物價對香港的影響

友善列印版本

偶然我會聽到朋友一個說法,那就是「儲多少錢才足夠退休」。

他們會把自己維持現在生活水準的支出計下來,然後向著未來幾十年投射。舉個例子,可能是希望自己在賺到一千五百萬臺幣,然後再每個月使用三萬臺幣。而覺得,只要在某個時間點賺到這個數字,就可以一輩子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這樣的「計劃」,完全建基在一個假設上,那就是把經濟和錢,看成一種頗為靜態,價值不會大變的東西。

華人世界對經濟的認識,既認為經濟運作方式長久不變,也希望經濟運作的方式,以及現在的趨勢,長久不變,所以,兩岸四地的華人,在二零一三年的寫下這篇文的時候,相信「房價只會升不會跌」的人一直都不在少數。即使預期房價某天會崩潰人數沒少。

這種將「現在的情況投射到無限未來」的事情,正是經驗主義,也是華人最主流的思想。有很多人是根據對金錢價值的經驗,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自然這也發生在香港的情況上,在十年前,中國大陸的物價遠比當時的香港低,而香港的租金以及物價則節節上升,僅有少量儲蓄的低下階層,就有著想要回中國大陸退休的想法。連政府部份人仕也認為,這是解決香港退休問題的方法,例如以下這個廣東退休計劃:

林鄭:明年推廣東退休計劃

在十年前的情況下,這件事是可行的,當年中國大陸的物價和租金、房價,都比香港低出一截。他們相信,廣東的物價會一直的維持十年前的光景,使他們不多的儲蓄和退休金,可以大幅延長使用時期。更樂觀的期許是,隨著大陸的經濟發展,中國大陸的生活水準會更提升,而達致價廉物美的退休生活。

結果,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少,也真的提升了生活的水準。可是有一點不知道是大家不願意承認,還是真的沒有猜到的是。物價和其他生活成本,也隨著經濟發展而大幅上升,而港幣兌人民幣的匯率,則是由當初港幣比人民幣幣值高,去到今天,大概一百元港幣換八十元人民幣。最終錢比想像中要快用光,他們變成了要停止這個退休計劃,如這篇報導一樣。

SUN熱辣:內地港人掀回流潮

香港一直都對於中國地大物博這件事,彌漫著一種錯覺,就是認為中國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收香港社會和經濟問題的副作用。當初香港面對老人退休後的生活問題,就有提議過鼓勵請老人回到中國大陸去退休,而當香港面對失業問題時,也有提議要青年去中國大陸就業,當香港的房屋不足時,也一樣有人提出要人回中國大陸置業和居住。當香港產業成本過高時,就說要去中國大陸投資創業。總之,香港不能解決的問題,答案都是中國大陸。

說穿了,這就是香港版的上山下鄉。

但當地的資源,是屬於當地人的,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歇;當地的機會,當地的資產,都是屬於當地人的;香港雖然是殖民地,但玄妙的是,香港在做的事情,卻和帝國主義時代的殖民宗主國一樣,期望把自己的社會壓力釋放去中國大陸。他們似乎意識不到,香港這樣的行為,就是在分食和爭奪中國大陸的生活資源和機會。

當中國大陸也開始飽和的時候,自然不可能滿足香港這些需求,當香港把中國大陸當成一切的答案時,最終卻發覺,這些東西最終還是要自己承受。

本來想把長者退休的壓力放在中國大陸身上,但在他們的錢用光後,他們卻沒有選擇被迫回來。本來想要中國大陸發展的新市場,吸收香港多出的勞動力,只是在中國大陸也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這些勞動力還是不能不選擇回到香港。在香港的房價已經無法負擔時,鼓勵香港人在中國大陸置業,最終香港人也漸難負擔中國大陸的物業。即使沒有特殊需求的人,在港幣比人民幣的匯率下降後,相對在中國大陸的消費力也變弱不少。

把十年前的情況想像會延續十年,引致的計劃,再加上依賴性強的思考,最終引致今天的情況。一切香港向外看似排解了的問題,最終都原件的送回來,甚至比之前的更複雜難搞。不論是長者退休的問題,居住的問題,各種的社會壓力,就業機會,香港最終還是要自己解決。而且,是在已經比之前更驚人的租金和物價之下解決。

因為沒有一個象徵性的事件,標誌著香港人要大量回流香港,所以這個發展頗為隱性。可是他卻是真確地慢慢衝擊著這社會,中國大陸的物價上升,是使近年香港的社會壓力升溫背後的燃引。甚至更進一步說,當中國大陸自己也飽和時,慢慢地也會有社會壓力需要釋放,大家互相丟炸彈,只會離爆炸越來越近。

歷史上是否沒發生過同樣的事?不是的,過往西方第一波殖民主義的時代,歐洲就是把殖民地,當成社會壓力的釋放點,把失業者,犯罪者,貧窮者,讓他們去殖民地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從此釋放社會緊張的壓力。可是,最終這引致了殖民地的獨立。

殖民地的獨立,正正使釋放社會壓力這件事不再可行,還導致了大量的回流。不再有釋放社會壓力的地方,以及回流,使社會瞬間變成一個待爆的壓力鍋,所以殖民地獨立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就是宗主國的社會動盪,香港即使並不是殖民別人的宗主國,但是用中國大陸來釋放社會壓力的想法,是完全一樣的。自然地,這件事不再可行時,招致的反彈,也是一樣的。

雖然香港人普遍認為,社會福利制度只會令人變懶,可是面對這種情況,似乎政府也只有完善社會福利制度,才能夠吸收因為經濟環境變化而產生的反彈。香港並不像中國大陸和臺灣,進行過土地改革,面對社會壓力,中國大陸和臺灣還是有「回鄉種田」這選擇,香港則沒有。

這最終會形成一股有待渲洩能量,他可能會導致動盪,但也可能導致先破後立的徹底變革,如果是後者的話,對香港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