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勃露斯】雞籠番仔王

友善列印版本

再一次的,基隆登上報紙版面,南山人壽與經濟日報又發表了幸福城市的排名,很不意外的,基隆又在「不幸福」榜上勇奪臺灣頭。

不過,基隆很「勃露」這件事應該也不是新聞了。

長期以來,中國國民黨總是視基隆為禁臠,派個混蛋來也是輕鬆當選,所以總是造成要在基隆參選的混蛋太多而塞車的問題。而民主進步黨則似乎也被基隆的選民給嚇壞了,對基隆往往抱以「失敗主義」的論調來看待,奇怪基隆怎麼對國民黨這麼死心塌地,「基本盤」、「選民結構」琅琅上口。

真的是如此嗎?

那我們就不得不提起「雞籠番仔王」的故事。

那一年是1952年。

在現今基隆的義二路上,一位曾在日本時代前往上海就讀復旦大學的照相師,從他的小照相館裡,走到位在街角另外一頭的市議會,登記參選第二屆地方自治的市議員。

由於適逢二戰過後,二二八基隆大屠殺也不過五年,願意參與公共事務,又不願與國民黨合作的人,少之又少。

這位相貌憨直,身材微胖,戴個粗框眼鏡的照相師,有個霸氣又響亮的名字,林番王。

為甚麼會有人名字叫「番王」?這個來歷現在已經沒有人知道,但從日本時代,甚或更早以前,就常有人名取為番王,也許是因為有平埔原住民的背景,又或許純粹為了聽起來霸氣之故吧。

1950年代,臺灣不能組織政黨,黨國專制之下,就只有外來的中國國民黨。而所有其它非國民黨的人士,被統稱為「黨外」。但「黨外」卻也不是真的沒有政黨。一些跟著國民黨一起來臺灣的陪襯小黨,便成為臺灣本地人參與政治的管道,所以民主前輩如李萬居,就是加入「青年黨」。

這些小黨,與國民黨一樣是從中國逃亡來臺的外來政黨,來臺灣之後更青黃不接,好在有臺灣人利用加入這些小黨以對抗國民黨黨國體制,因此臺灣人與這些政黨的關係就如魚幫水,水幫魚那樣的運作著。

林番王,就是以「民社黨」的名義,投入了基隆的地方政治。當時在基隆,不肯加入國民黨,而也加入民社黨的民主人士,還包括了與鹿港辜家、板橋林家齊名為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基隆顏家顏欽賢。

但是這位照相師議員,除了問政犀利以外(有傳說,當年臺大在臺首任校長傅斯年就是被林番王某次質詢後氣死的),卻始終沒有拉幫結派,因此總是孤鳥一人。

在做完一屆市議員之後,林番王欲參選連任,卻被對街,經營「小上海酒家」的老闆娘詹王雙打敗。

從此之後,林番王再度孤獨一人。基隆在當時就已有一些地方士紳所組成的地方派系,這些派系頭人不論是戰後的半山(日本時代即有去過中國的臺灣人),或本地有名望的文人雅士,多半還是以與國民黨合作為主。

而脾氣硬,性格又剛直的林番王,就是不願與這些人為伍。

基隆當時在臺灣雖然已經是個國際級的海港,但這個地方卻又有自成一格的人際網絡,任何在基隆住上兩代以上的人,幾乎都會彼此認識與牽連。一直到現在,一個基隆人到街上,要不遇到一兩個認識的人,是幾乎不可能的。它雖然有個都市的樣子,但卻是個鄉鎮般的社會。

因此,這些派系頭人、地方士紳也都認識林番王,只是林番王就是不特別與他們往來密切。

照相師選輸給酒家老闆娘一事,也成為蓋高尚的地方士紳與政治人物的笑柄。

落選後的林番王,回到義二路的相館顧店照相,偶爾從事一些民社黨的事務,但在實際政治界參與較之前就少很多。

國民黨政府在1945年來臺灣之後,先官派了幾任市長後,在1947年起肅清了一整代的臺籍菁英後,於1951年開始實施地方選舉。原先擔任官派市長的湖南人謝貫一,成功選上了兩任的市長,也建立起國民黨在基隆的派系統治,舉凡造船廠、肥料廠、各級公務機關與學校,都駐滿了國民黨的樁腳與選民。

在1954到1960年間,謝貫一選了兩次市長,這兩次,林番王都跑去登記,說我也要選市長。

此舉不僅被地方人士笑他憨,林番王也兩次都「自動退選」,原因不明。

直到1960年,國民黨派了廣東人李國俊出馬參選基隆市長。當時臺灣的地方自治政治人物,除卻縣市長以外,還有「省議員」可以選。省議員掌握極大的省政府預算大權,貪污油水比基隆下的雨還多。國民黨的李國俊就與謝清雲搭擋競選,謝清雲選省議員,李國俊選市長。

李國俊不止有現任市長,湖南人謝貫一的支持,以及他自己的廣東同鄉的支持,福州、山東、江浙「幫」們,也都團結起來支持這個廣東人,後來他們也都還是很團結,直到地老天荒。

參選省議員的謝清雲則是基隆本地人,一方之霸。謝的工商理事長等頭銜一大堆,又是現任市議員,算是國民黨裙帶下的紅頂商人,那次選舉他成功選上省議員,此後一路春風得意,到現在他的孫子,都還控制金融與教育事業,對娛樂也頗有田野經驗,同時也兼差做立法委員。

而市長選舉,國民黨李國俊先生則是挾帶著謝清雲的政商勢力,大舉灑下資源到基隆各地方頭人,在各指標性的據點,如國營工廠、黨營事業、公務機關等處。基隆的學生們在學校裡不時被老師提醒,回家告訴父母親,一定要投票給國民黨的李國俊當市長喔!

就在國民黨這麼鋪天蓋地的為李國俊選市長造勢的時候,那個白目的照相師,屢敗屢戰的林番王,又出現在登記處,拿支鋼筆四處問:「選市長要填哪張單?」

再一次,許多地方士紳不禁搖頭,這人名叫番王,但他個性可也真「番」,國民黨已經殺了這麼多基隆子弟,又都深入到各地方,把我們都給收買好了,你出來亂啥?

在選前五天,國民黨李國俊到基隆的臺肥一廠拜票,整個工廠列隊歡迎,熱烈鼓掌,各幹部無不歡欣祝其當選,在臺肥工廠,國民黨透過經理與主管控制工人,每次總可以開出漂亮的清一色。

林番王則在隔天也去臺肥一廠拜票,廠方要「依法行政」查他身份,經過層層繁瑣的手續才能登記進入廠區。陸續來上工的工人就看著林番王一個孤伶伶、胖胖的身軀,站在工廠門外,淋雨等待廠方給他進去。

林番王的選舉,不特別拜會地方頭人,因為他就算去,也沒有錢賄賂買票,他更多時候就是認真握手拜票,說這次一定要讓基隆人選上市長。所以掛著林番王的頭像的競選「戰車」,就走遍了大沙灣、社寮、田寮港、蚵殼港、八斗子等全基隆的大街小巷。

到了選舉前一天,林番王的三輪車隊回到基隆街仔的「大廟口」,也就是現今基隆廟口夜市的「聖王廟」前,短兵相接地被國民黨李國俊的車隊堵到。雙方的助選員互看不順眼,大打出手,國民黨方甚至還派黑道開了一槍。地方選舉中出現槍擊案,在1960年的臺灣,縱使不是首例也算是極少數了。

「跟二二八同款,國民黨又派人來開槍了」由於發生在基隆最熱鬧的廟口,馬上傳遍基隆。市民,尤其是老基隆市區的市民,無不沸騰了起來。

隔天正式選舉,國民黨按照老規矩,於投票所關燈、停電,灌票、換票匭。

選舉結果出來,林番王大贏七千多票。

有一說法是,國民黨偷換的票,不夠番仔王的贏。也就是番仔王贏太多了,國民黨準備好要偷換的票,不夠換。

那些原先不看好,甚至譏笑林番王的人,在一夕之間,翻盤。

那些不被黨國菁英特別拉攏,但卻在工廠裡看到林番王的工人們,在街頭看到林番王的小生意人們,驚訝市長候選人竟然會坐在路邊吃滷肉飯的市民與攤販們,打破了那群「頭人」們自以為聰明的盤算。

因為這場選舉,基隆出現了一句話「番仔王駛美國船」。

當時基隆港常見美國海軍軍艦,這些美國船對基隆人來說,就是船堅砲利,無堅不克。代表國民黨的「李國俊」,臺語唸起來類似「美國船」。

然後,來自土地的番仔王,就是硬著騎上了這艘船。

1960年那場地方選舉,73名省議員裡,有58個國民黨。黨外,只有15個當選,有雲林的李萬居、宜蘭的郭雨新、嘉義的許世賢等人,日後他們的根據地,都被後人稱為「民主聖地」。

全臺灣21個縣市長,其中有19個是國民黨,2個是黨外。一個,是高雄的余登發。另一個,就是基隆的林番王。

相較於其它地方的黨外民主運動者,林番王出身普通,家世也不特別顯赫,尤其是他根本連班底都沒有,從頭到尾,就是正直,堅持,一個人,單挑一整個黨。

在此之前,從沒有人敢想像國民黨在基隆會被撂倒,然後番仔王就出來把它撂倒了。

這是雞籠番仔王的故事。

雞籠真的很勃露嗎?也不一定。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