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事生非】荷蘭式育兒守則:休息、衛生與規律

友善列印版本

我住在荷蘭,有兩個兒子,也是一個國際品牌咨詢事務所的合夥人,因此我是一個全職甚至超時工作的母親。我先生是土生土長的荷蘭人,除了假期或應急時我的荷蘭公婆會偶爾幫忙之外,育兒完全是我們這個「雙職工」小家庭自己的事。

我的爸爸媽媽都在國內,早已退休,是那種超級會享受生活的新潮老人。他們基本上每年夏天會到荷蘭來住段時間,對我來說,看著爸爸媽媽精神抖擻地周遊歐洲列國,比讓他們幫我做家務看孩子,更讓人欣慰。而我的新潮爸媽也非常前衛地尊重我跟老公的育兒原則,從沒有擺出所謂的祖輩權威。因此,我很幸運地成為時下不少人倡導的,「孩子由父母帶」的典型。

荷蘭式育兒的幾個關鍵詞

我大學一畢業便出國留學,本科又是外文系,屬於從小思維就比較西化的一類人。來到荷蘭後,我很快學會了荷蘭語,再加上工作圈社交圈一直都很國際化,我始終都沒有遇到過特別明顯的觀念衝突,包括在育兒這件事上。

在育兒方法上,大多荷蘭人信奉三個由字母「R」打頭的詞語,即Rust(休息)、Reinheid(衛生)和Regelmaat(規律)。這幾個詞我從我荷蘭婆婆那裡聽過,從比我小一歲的荷蘭小姑那裡聽過,也從婦產科的護士那裡聽到。大兒子出生後,我訂閱了一堆荷蘭語的育兒雜志,也在其中讀到了這幾個關鍵詞。其中的「休息」和「規律」恰好與我在繁忙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努力遵循的張馳結合相吻合。

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實施了這種「荷蘭式育兒」。荷蘭寶寶通常從一出生起,就會睡在自己的小床,甚至住自己的房間。每天早早按時上床,其效果不僅保證了孩子的睡眠,還會讓爸爸媽媽在晚餐後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來休息和關心彼此。無論大人小孩夜裡都能睡的更踏實。我的荷蘭婆婆還曾經對我說,在荷蘭人看來,孩子的到來為家庭增添了一員,卻並非成為家庭的中心,因此一個荷蘭家庭都是成員輪軸轉,而不是圍繞孩子轉。

我的兩個兒子都是從一出生便睡自己的小床,四五個月大的時候便住進了自己的房間。我老公負責每天晚上送孩子上床睡覺,講完故事後,熄燈關門。老公和我每晚八點半以後就完全自由了,工作讀書打遊戲或上網看劇。我大兒子今年10歲,依然保持八點半之前回自己房間休息的習慣,當然他不會馬上睡覺,而是在床上看看書聽聽音樂,保持獨立的清靜。這種荷蘭式作息和規律讓我和老公這樣的雙職工家長擁有了忙碌有序的日常。

我有時候甚至會腦洞大開地想,都說人是在睡眠中長個子的,荷蘭人平均身高世界第一,會不會也緣於他們童年良好的睡眠習慣、作息規律和充分的休息 ?

快樂的父母,幸福的孩子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調查統計,荷蘭兒童的幸福指數連續好幾年都在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一。

有很多文章分析了荷蘭兒童幸福的原因,比如荷蘭教育制度重視對孩子的興趣培養,而沒有高負荷的壓力;荷蘭父母會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溝通等等。

作為一個全職甚至超時工作的母親,我每天經歷著極其忙碌卻保持節奏感和程序性的有規律生活。我始終在做我喜歡的事,擁有足夠的個人時間和充足的睡眠,我的孩子因此也培養了有規律的生活,老大非常獨立自主,先天弱勢的小兒子也在以他自己的速度慢慢成長進步。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影響者。快樂的父母造就快樂的孩子。在荷蘭養育兩個孩子的我,忙碌卻從未焦慮。我的很多朋友都說他們很佩服我,也常常向我咨詢各種「育兒經」。

我倒是一直很感恩於這些年自己無形中養成的荷蘭式的育兒習慣,以及荷蘭社會整體上平和包容積極向上的育兒思維。荷蘭人育兒強調日常生活的節奏感清潔度和規律性(3R),這從根本上確保了兒童和家長的身心健康。荷蘭社會在育兒體系中更看重對每個兒童個體的潛能激發以及快樂心態的保證,這體現了荷蘭式育兒對孩子的尊重和呵護。讓幸福與快樂自然而然地形成,水到渠成,良性循環 — 也許這就是荷蘭式快樂育兒的真諦。

關鍵字: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