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選舉年:東南亞也好忙(下)

友善列印版本

往前閱讀:2018選舉年:東南亞也好忙(上)

2019年1月,政變後的泰國,可能大概也許如期舉辦的第一次大選

曾經聽專研泰國的政治學者說過,對一個政變次數多到跟大選次數差不多的國家來說,政變對於泰國,就好像是一種另類的期中選舉,提供政治菁英換軌的機制,聽起來像是帶著玩笑話的形容,也對泰國政治情勢貼切的形容。

當前的泰國政府,還是從2014年5月軍方發動政變後成立的軍政府,而當時發動政變的陸軍總司令,則是現在仍持續擔任總理的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過去,政變即使成功,在軍政府統治一段時間後,總會利用舉行選舉,將政府統治權還給文人政府,軍方回隱幕後。而這次政變至今尚未舉行大遠,而期間軍政府至少已兩次宣布大選時間,之後又分別以國家安全及修改憲法為理由延後。

去年4月,泰國新國王瓦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簽署新憲法草案,宣布該國第20部憲法頒布實施,就是為舉行大選做準備。新憲法部分條款包括推行比例代表制,減少主要政黨的影響力。去(2017)年10月,軍政府宣布今年11月會舉行的大選,但是否會如期舉行,其實沒人有把握。

結果,今年1月底泰國國會又通過了新選舉法,讓原本預定11月舉行的大選,要再延至明(2019)年初大約是1月舉辦,而總理帕拉育的說法是,期望人民能夠給予更多時間,好讓他「為選舉制定基礎」。對此,在野的為泰黨(Puea Thai Party)跟社運團體都認為,泰國軍方修改法案其實就是繼續掌權的手段,藉此謀求政治利益是不正直的行為,而軍政府屢次拖延大選,就是要控制選舉,確保帕拉育能透過所謂的「民主選舉」,成為下屆泰國總理。

相較於過去已故泰王蒲美蓬在位的時期,軍方平時透過公共工程施恩基層,綁樁政黨影響政治,有時甚至是泰王默許下才發動政變,軍方直接干預政治並非常態。而在新王瓦集拉隆功介入修憲,准許國王出國期間無需指派攝政,並且接管五個負責王宮內部事務及安全的單位,這都讓外界認為這是新泰王與軍政府之間因為互信不足而產生的妥協。

也因此,有泰國政治觀察家認為,相較於故泰王蒲美蓬時期,軍方現在想在民選政府中保留影響力,除了修改政府制度,以參議員及國家策略委員會(National Strategy Committee)等途徑影響政局,也開始扶植代理政黨,讓人無法排除帕拉育想繼續掌權的可能。而泰國的首位女總理,前總理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在稻米瀆職案被法院宣布判刑確定前夕,能在軍政府看管下,突然消失在泰國,並傳已經由柬埔寨、杜拜轉至英國,與其兄長,也是另一位前總理塔克辛(Thaksin Shinawatra)會合,尋求政治庇護。這也讓近20年來泰國興起最快,最有選舉能量的為泰黨,必須盤點明年初的大選,還有多少政治能量能夠投入?另外,這也考驗新泰王、軍(方)政府及泰國各政黨之間如何相互協調取得平衡,將是未來泰國政局發展的關鍵。

2019年5月,菲律賓國會期中選舉,但之前可能會有修憲公投

菲律賓的國會有參眾兩院,參議院有參議員24名,任期6年,每3年改選1/2。眾議院有眾議員有近300名,其中8成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選區按人口比例劃分,剩餘2成採比例代表制,保留給特定弱勢如婦女、青年、文化、社福、農民等社會團體來競選。而預定於2019年5月進行的菲律賓國會期中選舉,將有半數的參議員,與全數的眾議員進行改選,也會2016年6月上任的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蒂(Rodrigo Duterte)任期過半時,名符其實的期中考。

杜特蒂總統言論與行事風格都頗具爭議,被輿論形容為菲律賓的川普。大力推動掃毒、反黑的杜特蒂,目的是改善菲律賓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讓菲律賓落後東協其他幾個大國的外國投資狀況,可以有所改善但也因為杜特蒂推動的改革手段非常具有爭議,如同他引以為傲的掃毒政策,就採取激烈而且未經審判私刑式處置,菲律賓輿論界也質疑批評,認為這類情況不應該出現在民主法治國家,杜特蒂是往獨裁方向移動等,甚至引起許多國際人權團體關注,也折損他的政治聲望。

而菲律賓長期以來的豪紳式民主,政治體制屬於少數的寡頭菁英,這些寡頭政治菁英的來源,許多都是特定的地方家族,藉由長期所掌握甚至壟斷地方政治,進而成為進取國會議員、中央政府的跳板,互為捐輸,恩庇侍從。而打著直接向庶民訴求,而被視為外菲律賓傳統政治局外人的杜特蒂,面對既得利益穩固的政治階級,要想推動更多的「改革」,擁有更多的政治成果,都非常有可能觸碰到這些政治家族的既得利益,因此,他需要累積更多的政治資本做為籌碼,更必須在這次期中選舉保住國會優勢。

不過,明年五月國會期中選舉是否如期舉辦,其實還有一個重大的變數,就是目前菲律賓政壇正在關注的則是修憲的問題。這要回到杜特蒂在競選時所提出政見,他主張為了解決菲南分離主義、地方發展遭到忽視等問題,應該把菲律賓的政治體制從現行中央集權改為聯邦制,將全國各區、省重新改劃分為5個州,將治理權力從馬尼拉下放給州。所以,當前菲律賓國會正在展開修憲工程的討論,以兌現杜特蒂的政見。

而近日菲律賓參院議長的發言,其實也為明年5月的期中選舉是否舉辦投下了變數。議長表示「國會希望在今(2018)年5月或9月以前,把新憲法草版提交公投,如果過關2019年期中選舉可能取消。」,如此一來,或許在今年會先進行修憲公投,一旦公投通過,那將是杜特蒂的重大政見兌現,政治聲望將會一振,並獲得更多政治資本,有助於進行更多的改革。

而杜特蒂以修憲公投取代期中選舉的戰略,將會讓他取得三項優勢:首先,「縮小戰場」——將原本期中選舉可能是對他的全面施政檢驗改聚焦到修憲議題;再者,「提早決戰」——以今年舉辦公投取代明年期中選舉,讓反對勢力準備不及;第三,「降低熱度」——以修憲是對事表決來取代期中選舉的人與人對決,可以降低選舉熱度。因此,對於菲國政局的觀察重點,將是今年的公投成敗,連帶影響明年的期中選舉是否舉辦。當然是否真如反對勢力所說,杜特蒂要走上擴權之路,也是另一觀察重點。

在西方國家,選舉往往是民主深化的過程。但關注東南亞政治發展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在這個區域,即是有選舉,也不一定跟民主劃上等號。前述的幾個東南亞國家,過去大多歷經威權統治,現在縱使有所謂的定期選舉、投票,但就只是代表一種具有民主的表面形式,沒有民主深化的意涵。有的時候,甚至是更諷刺的成為強人、專制政權背書,反民主的工具。更別說,這些國家中,有些領導階層對於根本民主意興闌珊,舉辦選舉恐怕只是為了回應西方的呼籲。

此外,對於這些國家的當權者另一考量,就是維穩社會來發展經濟吸引外資,讓人民不因為餓肚子造反,這是他們維持穩定繼續統治的基礎。政治穩定,不一定是指民主制度,威權制度也能提供穩定的的政治環境,所以只要穩定的政治環境,讓企業有可預測的未來,就是吸引投資很重要的因素。而對於掌權主政者來說,若能透過形式民主,讓在野力量專注選舉,不走街頭路線製造動亂,不走武裝路線走上革命,那可以維持一定的社會穩定,又何樂不為?

關鍵字: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