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物語】那些天龍人的故事:航海王的特權階級與仇恨

友善列印版本

沒看過航海王,也聽過天龍人

從2009年郭冠英的高級外省人事件開始,天龍人一詞便迅速從網路上竄紅,到現在成為媒體的日常用語,鄉民們講到天龍人標準印象就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自以為高級的狂人印象,當然身為臺北居民,也一天到晚都被酸是天龍國人,更不用說是住在信義區或是天母的鄉民了,那可是天龍國之中的天龍國。

航海王漫畫裡面並沒有天龍國這個稱呼,天龍人住的地方是聖地馬力喬亞,通常名字後面帶了個聖(男性)或是宮(女性),是800年前創立世界政府的20位國王之後裔,為世界貴族中最有權力的階級。特徵是清一色豎起並在髮尾捲起來的頭髮(節錄自維基百科ONE PIECE角色列表),高高在上,壟斷所有資源,除了買賣奴隸,動用世界政府海軍的力量殘暴的對抗反對者,各區域還需要繳納「天上金」供天龍人花用,以反派的形象塑造來說,天龍人就是徹頭徹尾的反派,主角魯夫不畏權勢,痛揍天龍人那一幕,自是大快人心。

離開漫畫看看現實世界,某些地方對於社會資源的壟斷,還真的像內建了「聖地」,某些區域飽受汙染及失業之苦,資源都往都市及某些地區集中,汙染留在地方,「天上金」則往大都市繳去,這套體系發揮到極致就像是飢餓遊戲中的施惠國與十二個行政區,資源全部往都城及少數人集中,只是航海王除了資源的集中,對於貴族的定義更為傳統,不脫Jump漫畫常見的家族血緣論,天龍人貴族權力的來源不是大資本家的集合,而是開國者血脈的繼承,還停留在傳統世襲權威的時代。

離開了聖地,天龍人可就沒那樣吃的開了,在漫畫裡的世界,除了少數場面看得到天龍人的表現,大多數讓讀者恨得牙癢癢的角色都不是天龍人,都是頗具實力卻心靈扭曲的海賊,由於處於傳統社會,聖地外的世界便有種天高皇帝遠的感覺,海賊之所以能如此囂張的競逐以力拼力,也就顯示了世界政府無法有效的統治,君不見往往都是等主人公魯夫痛揍了反派之後,海軍才過來割稻尾嗎,海軍沒辦法治的部落社會,就只有靠海賊自己處理了。

假使天龍人落入了外面的部落社會,又沒有海軍的保護,沒有武力又沒有能力的天龍人,揍他們的可能就不只有魯夫一個人了,而只要是「天龍人」就有著整個群體的標籤,不管你是否作威作福,買賣奴隸,天龍人的標籤就是個印記,在航海王的故事裡,王下七武海多佛朗明哥的父親,唐吉訶德荷敏聖正詮釋了這樣的天龍人角色。

「因為,我們也是人類啊」

唐吉訶德一家放棄特權躲在北海不受世界政府保護的地方,想要實現他的想法,只是做一個與他人平等的人類,照理說放棄特權的「好天龍人」理應要受到大家的認同才是,但是,人們發現有天龍人到了自己的身邊且不受保護,才不管他是為何過來的,所有對天龍人的怨恨便傾注在他們的身上。

於是迎接這個放棄特權的天龍人家庭,便是傾注而來的仇恨、敵意與傷害,唐吉訶德荷敏聖天真的想法,替自己及家人引來了災禍,唐吉訶德一家終於被逼到絕境,妻子因病死去,自己和子女被吊上高台被憤怒的群眾圍毆,天龍人們也不可能再接納這名異端。

從這個赤裸裸的例子可以看出特權階級失去特權之後,只會變成仇恨的標的,無論是你自己要放棄特權還是特權遭到剝奪,另一件事情就是,要仇恨人只要有個標籤就夠了,所以唐吉訶德荷敏聖夠傻,他也許可以選擇當不合群的天龍人龜在聖地,只要成為天龍人,就別想當「人」,離開世界政府的保護就完蛋了。

上面提到的兩件事剛好是許多族群衝突仇恨的源頭,早期的殖民者到殖民地時,統治的技巧通常是把比較與他們合作的族群「天龍人」化,殖民者離去之後,接著就是對這些「天龍人」的大屠殺或種族歧視運動,而新政府常常作壁上觀甚至推波助瀾,就好像看漫畫的讀者們,一定很希望世界政府倒台後,看到囂張的天龍人們被憤怒的鄉民打爆,即使天龍人不見得全部都是買賣奴隸的渾帳,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天龍人。

回頭看看媒體所稱的「天龍人」或「天龍國」人們,在這個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的社會結構裡,確實有些概念上的天龍人存在,甚至自己也可能是聖地居民的一份子,然而對於掌握資源的優勢者來說,並不能像是唐吉訶德要去挑戰風車那樣,自己孤身的去堅持沒人認同的理念,畢竟人們從來就不把「天龍人」當成自己人,比較好的方式是以漸進的方式從內部去調和及改變,先讓掌握資源的特權團體知道「特權消失的風險」之後,逐漸去理解他人的痛苦,進行資源合理的分配,仇恨的消失可能要經歷好幾個世代,但倘若特權團體本身不願意支持放下特權的轉型,仇恨便永遠不會消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