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傻瓜》與《爆炸2》體現的前後差距

友善列印版本

同時喜歡越南和印度文化的我,在昨天看了寶來塢經典劇作《三個傻瓜》。說穿了,除了電影情節以及對印度文化喜愛以外,另外就是我對印度這個二戰後爭取獨立建國的國家,以自身主體思考的敬佩。

電影裡面有兩幕,顯示印度在電影藝術表達的同時間,也對自身主權的堅持。第一幕,女主角卡琳娜(करीना कपूर)飾演的皮雅在氣象預報把主播看成男主角的一幕,印度地圖明顯把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顯示在地圖上面。第二幕,也就是最後一幕男女主角重逢的場景,在被稱為小西藏的Ladak拍攝,這兩塊地方不僅僅是中國宣稱有主權,敗逃並綁架台灣的中華民國體制,也宣稱其為「固有疆域」但是三個傻瓜當年一樣沒有被抵制,還風行到現在。

相反,我們回頭看看台灣導演鄭有傑所拍攝的影片,「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2」因為重演太陽花學運裡面的喊話以及部分情節,加上臺詞有支持台獨的言論,搞不好都會變成一個「激進的影視作品」。導演在一次訪談報導〈專訪《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導演鄭有傑:我不是社會運動家〉裡面談到:「我們在該衝撞的時候沒有去衝撞,我們在體制裡存活下來,試著在一些可以做的選擇上去做選擇。」不管這個導演支持台灣獨立與否,但是如同杭廷頓所認定的第二波民主化運動一樣,民族自決跟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是分不開的。但,不要說被中國封殺了,在中華民國體制下面,在愛奇藝這個影片播放系統裡面就被下架了。

為什麼會這樣的差距?

第一,無庸置疑,因為印度也是一個人口13億多的大國,真要抵制他也沒有意義,因為寶來塢電影的主要市場是在南亞大陸以及世界上的印度僑民社區,其他市場嚴格來說是額外的拓展。

第二,因為印度是主權獨立國家,1947印度獨立,印度不僅在反英國殖民以及去殖民化上面的努力讓自己成為獨立國家,也成為第三世界典範。所以印度在影視作品展現主體和主權,是正常的。但是台灣不僅在印度獨立同年歷經二二八,並承受了整個中華民國體制和憲法,「中華民國全圖」成為所有人心中的一根木樁,牢牢死釘。到今天,仍然不能有自己的主體,必須遷就荒謬的憲法,體制以及人人心裡的「秋海棠木樁」。說起來真的很諷刺,印度在二二八之後差不多半年獨立(1947年8月15日),而印度保持超過半個世紀到今天,反殖民以及去殖民,到今天戰略夥伴關係的盟友越南,將中華民國軍政府驅趕出自己的國土,距離二二八事件則是剛剛好一周年,一天不差。

看到印度以及越南的歷史,我都會有一點感覺到鼻酸,因為當印度副總統以及越南國家副主席分別訪問對方的國土,對著胡志明紀念堂以及印度國會前的三雄像(甘地、尼赫魯、鮑斯)祭弔和紀念時,我們還在為了自己的獨立以及自由辛苦的奮鬥,連影視作品都不能有絲毫的批判與反抗。

影視作品,書籍等可以看出人的靈魂看看印度,再看台灣,我們何時可以站在自己的主體,正視台灣多元文化的豐富呢?當台灣的靈魂被中華民國體制的枷鎖綑綁時,有人揣摩靈魂的真諦時,就會遭到枷鎖的反噬。因此與其揣摩靈魂,不如解開枷鎖,讓靈魂正常,自由,獨立吧。

作者